2.2污染物从路面到受纳水体的迁移过程分析研究
引起路面径流污染的重要污染源是机动车辆的运行,其排放的污染物质如轮胎颗粒、筑路材料颗粒、燃料燃烧排放物、发动机油料和所运送物资的泄漏物等,这些物质晴天累积于路面,雨天即被径流冲刷进入水体。
国外对污染物的迁移过程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如Huber和Dickenson提出了污染物在晴天的累积模式,该模式认为污染物在晴天的累积量是时间的指数函数;Metcalf和Eddy等提出地表污染物的冲刷模型,该模型认为径流过程中不透水地表表层沉积物的冲刷速率与沉积污染物的量成正比。
Deletic等(1998)采用自动监测设备对城市地表雨水口处径流雨水水质的pH、温度、浊度及电导率进行了连续测定,获得了大量的数据,并给出了固体排放速率与地表径流量的相关式。Sansalone等[7](1997)报道了城市道路路面径流中重金属污染物的测试研究结果,分析了溶解态及非溶解态金属的径流排放特征。目前,国外许多国家通过对多年暴雨径流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计算机模拟,建立了很多用于描述径流过程的数学模型,常见的有SWMM、NPS、
MOSQITO、FLUPOL等。
3.污染物质对受纳水体水质的影响研究
污染物质随径流进入水体后对水体水质的影响很大,水体的许多物理、化学性质随之改变,据Ellis的研究[17],受纳水体中金属含量的35%~75%来自于公路路面径流,其中来自公路路面径流的Cd、Cu、Pb和Zn含量分别占水体总含量的46%、78%、47%、13%;Stotz[18]的研究认为,公路路面径流中PAH5的含量是未受污染的河水或湖泊水的50~60倍;长安大学的陈莹[13]对西安临潼高速公路路面径流污染特性及其对受纳水体水质影响进行了探讨,指出污染负荷法和数学模型计算法是评价公路路面径流对受纳水体水质影响的有效方法。
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中国水协)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镇水务发展战略国际研讨会指定网站 国际水协会中国委员会工作网站
全国中长期科技发展十六项专项之一、中国十六大中长期重点专项 - 中国水体污染防治重大专项发布网站
技术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48982号-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号城科会办公楼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权所有: 水世界-中国城镇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