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科学利用雨洪资源
1.形成共识,利用雨洪资源是必然选择
针对日渐短缺的水资源状况,吉林省委、省政府调整思路,提出了由单一抗御洪水向主动防御洪水和适度增加洪水利用份额转变,加快防汛工作思路的转变。要把洪水看作是集中性的水资源补给,适度增加洪水利用份额,推进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要提高调配洪水资源的能力,更好地适应生态省建设需要,从根本上解决吉林省一方面干旱缺水、一方面洪水资源白白流失的问题,努力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2.大胆实践,科学引蓄雨洪资源
2003年,根据国家和吉林省气象、水文部门的预测,嫩江有可能发生中等偏上洪水。为了科学利用雨洪资源,吉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组织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6次到嫩江、洮儿河检查防洪、引水工程,落实维修、配套资金,制订调引水方案。省水利厅现场办公,对水库的控制性闸门哈尔金闸进行了农电线路改造,专线专用。2003年4月8日~5月10日,通过对嫩江白沙滩提水站向莫莫格湿地补水1500万m3,使几近干涸的湿地重新焕发出了生机。6月下旬,嫩江上游及其主要支流普降大雨。7月11日,吉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果断下令,月亮泡水库开闸引水。此后,随着嫩江洪水的上涨和不断演进,沿岸大小闸门、泵站陆续启用,滔滔的嫩江洪水在科学调度下,陆续进入莫莫格湿地、查干湖湿地。与此同时,洮儿河龙华吐枢纽工程、蛟流河枢纽工程和满洲岱枢纽工程联合运用,洮儿河洪水也源源不断地引入了向海湿地和白城运河。截至8月31日,月亮泡水库共引蓄嫩江洪水4.71亿m3,其他闸站引蓄嫩江洪水4.57亿m3,引蓄洮儿河洪水1.51亿m3,累计引水总量为10.79亿m3。
3.因地制宜,科学利用雨洪资源
吉林省的东部山区,水能资源丰富,城市缺水大多数是工程性缺水。东部山区雨洪资源利用应把雨洪资源的利用和水土保持措施结合起来。适当增加一些水保工程,增加山区植被,涵养水源。把农村电气化县建设、以电代燃料工程和雨洪资源利用结合起来。东部山区的水电站星罗棋布,但是还有70%的水能资源尚未开发,这些水电站不仅能够创造巨大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也会将雨洪资源转化为水能资源。把水利工程建设与雨洪资源利用结合起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东部山区将有一批水利工程开工建设,在规划设计中不仅要考虑城市工程性缺水问题,而且也应把雨洪资源的利用作为规划设计的一项内容来考虑。
吉林省中部是吉林省主要经济带,全省98座大中型水库中的72座位于中部地区。中部雨洪资源的利用应着重考虑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利用好松花江充沛的水量,通过星星哨水库和石头口门水库向吉林省腹地输送更多的松花江水;二是汛期的科学调度,近几年在国家积极财政政策的拉动下,中部的病险水库基本上都已进行过除险加固,防洪和蓄水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应及时对江河警戒水位和水库汛限水位进行核定,以提高江河、水库的行洪、蓄洪能力,真正实现洪水调度科学化;三是提高预报预测手段,对流域自动测报系统建设要利用一切机会加快建设步伐,这是提高江河、水库洪水预测预报精度的基本要求,是科学调度的根本所在。
吉林省西部是广袤的平原,有众多的泥沼和湿地,虽然西有嫩江,南有松花江,但都是擦边而过,西部利用雨洪资源在2003年嫩江中等洪水的情况下已经做了有益的尝试,应进一步考虑引嫩江水进入白城市,通过引洮渠道进入向海湿地。
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中国水协)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镇水务发展战略国际研讨会指定网站 国际水协会中国委员会工作网站
全国中长期科技发展十六项专项之一、中国十六大中长期重点专项 - 中国水体污染防治重大专项发布网站
技术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48982号-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号城科会办公楼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权所有: 水世界-中国城镇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