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是采用主动性决策方法,进行系统相关和伴随关系适度分析,提高防洪的主动性、科学性、可靠性和安全度,坚持点水库、闸坝、线?河渠、堤防、面蓄滞洪区、田间、地表?兼顾,工程措施、生物措施、管理措施并重,蓄、泄、滞、引、补结合,通过科学调度,在保证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利用雨洪资源,达到防洪减灾和增加水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
1?调整种植结构,巧用雨水润田
积极引导农民站在田间地头,瞄准城乡餐桌,按照市场需求和本地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地调整种植结构。积极推广一优?优质谷子、豆类、甘薯、马铃薯等耐旱作物品种?、二调?调整旱地作物种植结构与品种结构?、三改?培肥改土、耕作改制、变“三跑田”为“三保田”、四结合:农机措施与农艺措施、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蓄墒措施与保墒技术、传统抗旱措施与现代抗旱技术结合?,积极植树种草,发展雨热同期的作物品种,巧用雨水润田,增加农作物的抗旱能力和土壤的入渗能力,减少暴雨产生的径流。
2?充分利用田间工程和水利工程集雨蓄水
一是利用地面及小型水利、水保工程拦蓄。山区充分运用林草植被、梯田、鱼鳞坑、水平沟和水池、水窖、谷坊、塘坝等水土保持工程截蓄利用雨水,力争洪水少下山,清水缓出川;平原充分利用地埂、地堰、林网畦田等田间工程拦蓄雨水,减少洪涝灾害。二是利用河渠、坑塘、洼淀存蓄。田间和小型工程拦蓄不了的雨水,用平原的河渠、洼淀、坑塘调引、存蓄起来。遇丰水年,宁肯舍弃部分洼地,也要多蓄一些雨洪。三是大力发展引洪淤灌。引用汛期洪水淤灌农田既可增加农田的水肥,又可减少洪水和泥沙对下游的危害,值得在山区大力推广。四是引蓄河道基流,实行春旱冬抗。冬季利用河道基流冬灌、存蓄或在寒冷地区搞蓄水养水,实行春旱冬抗,增加部分水源。
3?增建河渠串联工程调蓄洪水
在有条件的行洪、排水河渠建拦河闸坝,搞梯级开发,把全省各个河系之间及主要灌溉、排水骨干渠道串联在一起,把汛期多水河道的水调往少水河渠和干旱地区,实现防洪、排水的优化调度和除害、兴利的有机结合。2000年汛期利用河渠坑塘闸多蓄雨洪资源超过5亿m3,扩大了抗旱水源。
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中国水协)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镇水务发展战略国际研讨会指定网站 国际水协会中国委员会工作网站
全国中长期科技发展十六项专项之一、中国十六大中长期重点专项 - 中国水体污染防治重大专项发布网站
技术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48982号-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号城科会办公楼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权所有: 水世界-中国城镇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