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热点专题 >> 其它专题 >> 城市雨洪利用 >> 

城市雨水资源化利用的现状及展望

时间:2006-12-04 来源: 作者:深圳市水务局总工程师 李长兴

二、国内外雨水资源利用概况

(一) 国外概况

近几十年来,随着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日益突出,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雨水资源的价值,并采取了很多有效措施、因地制宜的进行雨水综合利用。

——在中东、南阿拉伯以及北非降水量极其稀少的地区,早在四千年之前就出现了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用于灌溉、生活、公共卫生等方面。在以色列的内盖夫沙漠中,年降水量在枯水年份仅为100mm,雨水则是唯一的水源。但在雨水资源充分利用的前提下,不仅种出了庄稼,而且还建成了一系列城市;在斯里兰卡,公元前就修建了一系列小型阶梯式池塘在丰雨季节蓄水,供备缺水季节使用。

——德国是欧洲极力主张广泛进行雨水利用的国家之一。自1989年制定了屋面雨水利用设施标准以来,城市雨水利用技术已经进入标准化、产业化阶段,并逐步向集成化、综合化方向发展。已经基本上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实用的理论和技术体系,某些方面已经形成法律。德国雨水资源比较丰富,降雨量年内分布比较均匀,且降雨强度也不大,极少有暴雨,自然条件很有利于雨水利用。利用方式主要有:

1、屋面雨水集蓄利用系统。主要用于家庭、公共和工业三方面非饮用水,如浇灌、冲厕、洗衣、冷却循环等中水系统。可以设置为单体建筑物的分散式系统,也可在建筑群或小区中集中设置。系统由集雨区、输水系统、截污净化系统、储存系统以及配水系统等几部分组成。有的还设有渗透设施,并与贮水池溢流管相连,集雨量较多或降雨频繁时,部分雨水可以进行渗透;该系统除了用于家庭非饮用水以外,还用于公共事业或工业项目。法兰克福Possmann苹果榨汁厂将屋顶花园雨水作为冷却循环水源,是工业项目雨水利用的成功范例。

2、雨洪滞蓄。就是直接将雨水拦截在屋顶,或被绿化带吸收或延缓屋顶雨水的排放时间,以达到降低洪峰流量和径流总量的目的。这种方法不能除去雨水中的污染物,但对雨洪的控制能力较强。

3、汇集入渗。在一些地下水严重超采的城市将收集的雨水引到适当的入渗设施,使其入渗到土壤中,利用土壤自净作用使雨水得到净化,补给地下水。主要的入渗设施有:地面入渗设施,如自然地面的入渗、人工透水地面入渗等;塘洼入渗设施,利用天然或人工修筑的池塘或洼地进行雨水渗透;地下入渗设施,在土地有限或表层有较浅的不透水层时,挖穿不透水层,埋设带孔透水管,管周围填装直径8~32mm的砾石,将屋顶或道路等不透水的面收集的雨水引入透水管,管道和砾石空隙有一定的储水空间,可存储一部分雨水,并使之通过周围的土壤下渗,补给地下水。

——日本的雨水利用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上个世纪80年代,日本就积极推行了雨水贮留渗透计划。在公园、庭院、停车场、运动场等场所利用透水性柏油路、透水池、渗透管、渗透井等进行贮雨渗透,效果显著。例如在平均降雨量69.3mm的地区,采用以上措施后,平均出流量由原来的37.59mm降至5.48mm,出流率由51.8%降低到5.4%。减少了下游的洪峰流量、流速和径流体积,污染物得到净化,补充了地下水。此外,日本也很重视利用建筑物对雨水进行收集利用,主要用于消防、植树、洗车、冲厕所和冷取水补给等,也可以经处理后供居民饮用。

——丹麦的城市地区主要通过屋顶收集雨水,收集后的雨水经过收集管底部的预过滤设备,进入贮水池进行储存。据统计,丹麦每年能从居民屋顶收集645万m3雨水,如果全部用于冲厕和洗衣,将占居民冲厕和洗衣实际用水量的68%。相当于居民用水量的22%,占市政总饮用水产量的7%。

上一页 页码:[<< 1 2 3 4 5 >>] 下一页 共5页

打印】 【网站论坛】 【字体: 】 【发表评论】 【关闭

微水会

更多关于 城市雨水资源化利用的现状及展望 的资料

    第十六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推荐书籍


      《高浓度有机工业废水处理技术》
      作者:任南琪
      内容简介:

      《水的再生与回用》
      作者:【美】林宜狮
      内容简介:

    合作邀请:010-8858538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