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热点专题 >> 其它专题 >> 城市水业改革与管理 >> 

水业资产溢价转让:谁掏了老百姓腰包?

时间:2006-12-04 来源: 作者:

水业资产溢价转让并非偶然 

据了解,我国城市水业作为政府公益性投资的一部分,几十年来一直以国有投资为主。由于投资效率低下,建设大量浪费,设备维护保养不良,因此资产总量虽大,实际有效资产并不多。 

清华大学水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傅涛博士说,我国城市水业资产近年来变得如此抢手,并非偶然。 

其一是水业前景看好。在国外,水行业已被看作是继石油之后,本世纪不可多得的一个黄金产业。我国城市水价长期偏低,近10年来年平均涨幅超过10%,涨到何时为止看不到尽头。另外,随着城市化步伐加快,近年我国城市每年新增人口都高达1500万至2000万,巨大的市场空间,吸引了部分跨国公司和社会资本纷纷进入。 

其二是水业资产与生俱来的垄断经营特性,与竞争性行业有很大不同。竞争性行业的资产转让后,完全进入市场,产品参与市场竞争,资产转让的价值基础是其净值,在市场机制下,转让价越高,对资产的保值增值越有利。城市水业则不同,水是生活必需品,其经营形式是垄断经营,投资回报相对比较稳定,政府对水业的管理,除了有财税和金融等宏观调控外,还有市场准入、价格管制、服务和水质监管等。其中对水价的监管,直接决定了水业资产可能带来的收益。比如一个资产总值1亿元、日生产能力10万吨的水厂,政府给其核定的出厂水价如果是每吨0.1元,水产一年365天满负荷运转,年产值不过是365万元,但如果出厂水价是1元,水厂年产值马上就会变成3650万元。 

傅涛说,水业资产的天然垄断性实际上决定了水业资产的价值,主要是一种基于产出的价值,而不是基于投入的价值。也就是说,被转让的资产究竟值多少钱,关键不在于转让时这一资产原值是多少,而在于转让后,政府给的水价是多少。如果水价过低,水厂即使白送人,可能也没人要。 

比如上述这个水厂,假设其制水成本是每吨0.5元,政府转让时,给的出厂水价只是0.4元,那么就算不要转让费,也没有企业愿意接手,因为它不仅赚不到钱,还会往里贴钱。但如果政府给的出厂水价是每吨1元,那么这个水厂即使溢价到2亿元,只要特许经营的期限足够长,同样有企业愿意购买。 

上一页 页码:[<< 1 2 3 4 >>] 下一页 共4页

打印】 【网站论坛】 【字体: 】 【发表评论】 【关闭

微水会

更多关于 水业资产溢价转让:谁掏了老百姓腰包? 的资料

第十六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推荐书籍


    《高浓度有机工业废水处理技术》
    作者:任南琪
    内容简介:

    《水的再生与回用》
    作者:【美】林宜狮
    内容简介:

合作邀请:010-8858538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