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热点专题 >> 其它专题 >> 城市水业改革与管理 >> 

水业特许经营的案例分析与操作务实

时间:2006-12-04 来源: 作者:傅 涛 钟丽锦 常 杪

六、 水业资产的处置方式与收益保障

如何科学合理处置水业资产,如何科学合理处置水业企业的产权,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和慎重决策的难点问题。合理的产权设置是实现水业企业投资收益的根本。在以产权为核心的市场化推进中,面临两大障碍。一是资本构成问题,目前城市水业资本大部分为沉淀性资本,其中管网资产占到一半左右,且界定不清。二是资本收益问题,现行水价体系不能满足水业全部资产的合理投资回报。
  马鞍山供水项目模式成功的关键点在于处理好了存量资产与企业合理收益的关系问题。马鞍山项目采取了适应城市水业产业特点的资产处置方式,将现有的水业资产评估后进行了分割,一部分以水厂为核心的资产拿出来与社会资本进行合资,并由社会资本控股,一部分资产变现后用来支付职工身份转换的费用,以管网为核心的大部分资产仍然保留在国有体制下,以低价租赁给新的合资公司经营。同时,新的设施投资则由合资公司负责。这一模式降低了社会投资主体的资产总额,保留了企业继续投资的能力,同时保障了水系统运营管理的完整性,为实现效率提高提供了基础。这是一种典型的由传统体制?quot;水系统整体特许经营"模式的改革模式。由于模式选择得当,改革过程中几乎没有造成大的社会压力,实现了顺利过渡。管网资产保留在政府既利于社会安全,也有效降低了合资企业的投资回报压力,控制了水价的过快提升。
  马鞍山项目在资产模式上的积极尝试,实现了企业、公众和政府的"共赢"。但是,2004年针对许多其他行业的国有资产转让过程中的暗箱操作,以及国有资产被侵吞的问题,学术界就开始了广泛而深刻的争论。国家陆续完善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政策,社会舆论的导向也都在向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上引导,致使城市水业基本的资产政策导向是溢价转让。马鞍山项目的成功尝试成果因为害怕受到国有资产流失的指责,以至于没有得到宣传和推广。
  澳门供水项目是政府资产处置模式的典范之作。20年前澳门政府出于提高效率、增进服务的动机,借鉴了法国的特许经营模式进行了供水改革。引入的投资人凭借丰富的运营经验而进入,只注册了少量资本的运营服务性公司,政府将原来形成的数亿水业资产交给新的公司经营。新的公司通过经营收益继续按照政府规划进行投资。新形成的资产在完成折旧后,交回政府,但继续在经营期限内经营。澳门供水改革20年下来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其模式值得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学习和借鉴。

上一页 页码:[<< 1 ...2 3 4 5 6 >>] 下一页 共6页

打印】 【网站论坛】 【字体: 】 【发表评论】 【关闭

微水会

更多关于 水业特许经营的案例分析与操作务实 的资料

第十六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推荐书籍


    《高浓度有机工业废水处理技术》
    作者:任南琪
    内容简介:

    《水的再生与回用》
    作者:【美】林宜狮
    内容简介:

合作邀请:010-8858538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