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热点专题 >> 其它专题 >> 管网漏损的控制 >> 

供水管网漏损率分析与降耗措施初探

时间:2007-03-20 来源: 作者:


    (四)配水管网漏损
    1、部分供水干管陈旧老化
    南阳市供水系统始建于1965年,目前已运行35年以上的管网近40公里,这些管网由于年代久远,一方面受管道内氯腐蚀,产生化学反应,管壁变薄;另一方面,管外壁受地下污水、臭气侵蚀,且供水管线安装之初防腐质量不高等因素造成管外壁脱落。在金属管道中的钢管和镀锌钢管上表现在管壁锈蚀严重,抗内外压能力降低;在非金属管道中的钢筋混凝土管道上表现在钢筋保护层受侵蚀,钢筋抗拉性能受损,接口处橡胶圈失去弹性,易发生渗漏,从而造成漏损。
    2、管材性能因素造成的漏损
    建司之初,受原材料的限制,在老城区使用了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已淘汰的石棉水泥管和九十年代建设部强令禁止使用的自应力钢筋混凝土管、铸铁管、镀锌钢管等。由于上述管材自身的严重缺陷,铸铁管受拉应力影响,环向、纵向均易出现断裂,发生漏水事故;镀锌钢管主要是受腐蚀,老化严重,接口管箍断裂及管身锈蚀剥落,管壁变薄,出现漏水;钢筋混凝土管则是主要表现在接口胶圈老化,水压过高被冲出与钢筋抗拉强度受损管身易出现环向裂缝引发漏水。目前,我们在居民区使用的小口径硬聚氯乙烯管,由于其管壁较薄,抗外压能力不足,加上施工时保护措施不得力,管身易断裂,也经常发生漏水事故。
    3、新敷管道存在质量隐患
    由于我公司在供水管道安装及维修上的工程管理体制、管理方法、模式和施工人员质量意识不足等因素,未严格按施工规范操作,使部分新敷供水管线或多或少存在安全隐患。这样,老管网漏损问题亟待解决的同时,新安管线的漏水已有发生,从而形成恶性循环,这也是漏损率逐年上升的主要因素。
    4、其它
    ①、随着公共供水量的迅速增长和城区面积的逐步扩大,部分配水管线口径较小,管内流速过高,易形成管网水锤现象,从而造成管道损坏漏水。
    ②、管线上部外荷载过大造成地下管线损坏。随着城区内部分道路相继加宽或变坡,造成管道中心位置由人行道移至慢车道或快车道、管道覆土厚度降低,受机动车辆的长期碾压,使得部分地下管线产生开口或裂缝;也有一些地段没有探查出地下供水管线位置而盲目施工,使得管道受到振动,或覆压了管线而不加以保护,从而使管线受压后开裂,造成水的流失。
    ③、供水管道不均匀沉降造成管网漏水。当管道敷设位置的土质存在差异时,管道自重和外部荷载就会使管道产生一定量的不均匀沉降,尤其当管道接口为刚性时,管基又未得到良好的处理,管身环向断裂引发漏水的概率更大。
    ④、管网附属设施管理不善漏损
长期以来,由于缺乏详尽的地下管网资料,管网阀门未能及时更换填料,反复启闭阀门造成阀体压盖处漏水。同时,城市消火栓的损坏也造成漏水事故屡有发生。
    二、降低漏损率的途径
    治漏降耗是供水行业当前面临的一项十分紧迫而艰巨的任务,管理是基础,检漏是关键,管网改造是长远性的基本措施。根据以上分析,结合我公司实际情况,针对管网漏损的四个主要方面,提出降耗措施如下:
    1、改进出厂水计量设备,提高计量精度
    鉴于目前无法根本解决固定式超声波流量计(国产)的计量误差,建议:
    ①、新增电磁流量计1~2台(精度为示值的±0.2%~0.3%),与原超声波流量计同管安装,长期校核原超声波流量计精度,核实误差系数以调整原各超声波流量计计量水量误差。
    ②、需新置进口便携式超声波流量计一台,定期在国家授权机构进行检测,以此与新安电磁及原超声波流量计产生数据对比,以确保出厂水计量精度。
    ③、加强对水厂流量计操作系统及密码设置的统一管理。
    2、加强水表管理,实行水表首检、强检及整表校验制度
    ①、严格执行国家质量监督总局制订的DN20及以下的水表首检和六年强制报废更换及工业用表每年强制检定制度,减少表芯长期运行顶针磨损造成的计量误差,杜绝新安水表及用户自行更换水表的未检安装状况。
    ②、严禁新安小口径水表使用一次性水表,对正在使用的一次水表,由营业处核定其数量,每年以20~30%的比例强制更换。
    ③、改善各营业处交通运输条件,对DN40及以上口径水表实行整表校验制度,减少因交通不便造成只校表芯时运输震动造成的误差。
    ④、加强新盖楼房用户需水量审定工作,由设计部门根据其用水量控制安装水表口径,避免始动流量小造成水表不计量状况的发生。
    ⑤、积极推广新型不可逆及高灵敏度水表,改变目前水表使用中“滴水不走”的现象,降低因此造成的漏损。

上一页 页码:[<< 1 2 3 4 >>] 下一页 共4页

打印】 【网站论坛】 【字体: 】 【发表评论】 【关闭

微水会

更多关于 供水管网漏损率分析与降耗措施初探 的资料

    第十六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推荐书籍


      《高浓度有机工业废水处理技术》
      作者:任南琪
      内容简介:

      《水的再生与回用》
      作者:【美】林宜狮
      内容简介:

    合作邀请:010-8858538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