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热点专题 >> 其它专题 >> 管网漏损的控制 >> 

供水管网漏损率分析与降耗措施初探

时间:2007-03-20 来源: 作者:


    3、完善公共用水管理制度、杜绝浪费、提倡节约
    ①、加强管网附属设施(消防栓、阀门)等的管理,实行不定期巡查,以减少不计量加水及群众自行关启阀门私拉乱接管道现象。
    ②、向社会实行有奖报漏制度,并充实维修力量及设备,严格按照社会承诺服务时间要求,区分大小漏点及时维修。同时,对新建管线进行灌水试压、冲洗实行水量计量或估量。
    ③、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宣传制水工艺、成本及水资源匮乏现状,提高全民节水意识,杜绝公共用水不必要的浪费。
    ④、对老城区拆迁产生水漏损,应区别地理区域由营业处归口管理,并委派专人巡查、专人维护。
    ⑤、狠抓职工素质教育、提高职工主人翁意识。培养职工爱岗敬业精神、增强职工责任感,规范抄表、收费等工作,避免私接乱接供水管线。同时规范公共用水加水点,成立专门机构加大暗漏查找力度。
    4、加强管道设计管理,提高设计人员素质
    管道工程设计、施工是漏损控制的一个重要环节,若设计中没有合理配置排气阀、伸缩器等附属设施,则有可能导致管道本身及接口的破坏;管材材质选择不当,则易造成管道老化严重及管身断裂;管基处理不力,则将造成管身不均匀沉降,接口渗漏;阀门型号使用不适,可能会对管网维护造成困难。因此,要求设计人员深入实际,调查第一资料,不断学习新知识,提高业务能力,狠抓勘察设计质量,严格实行设计互审、会审、审核的“三审”程序,保证管道工程设计工作系统化、标准化、科学化,并全面设计采用新管材、新配件。
    5、狠抓施工质量,实行无隐患的工程管理
    针对 我公司目前施工管理现状,应提高工程施工人员、管理人员的素质,合理安排施工工期,实行项目经理制度,科学管理,严格按施工规范完成每一道工序。并加强工程核算,引入“经营工程”理念及“成本管理”思路,使工程施工组织合理,措施得力。
    同时,在管道工程施工、维修中,引入监理机制,严格按《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的规定监理,加强施工验收制度,从而减少、杜绝不合理的设计、不合格的材料、不规范的施工造成的管道漏损隐患,并逐步形成具有我公司特色的管道工程设计、施工体系,确保新建和改建的每一项工程都100%的合格,无任何安全隐患,减少新漏损的产生,使漏损率由恶性循环逐步走向良性循环的轨道。
    6、加大管网管理力度、对现有阀门、消火栓进行普查、编号、分类,成立管道附属设施管理小组,由专人定期巡查阀门等,定期加装填料,减少阀门漏损水量。
    7、考虑新增管网测压点2个,测流点2个,并着手探讨管网供水模型,进行水力工况分析,优化管网调度,及时发现情况并提高管网运行能力。
    8、逐步完善管网资料,适当时机组织管网普查,建立GIS管网地理信息系统,对管网及附件进行准确定位。
    以上措施的实施,可使漏损率控制化无形为有形,明晰漏损率在出厂水计量、用户水表计量、公共供水计量、管网漏损率的比例分配,使供水管网改造重点突出,有章可依,有据可查。
    三、加快老管网改造步伐,降低管网漏损率
    老管网改造是为了优化供水管网配置、降低供水管网漏损率,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DN75及以上供水管网每年更新率不低于1%,对DN50及以下管网每年更新率不低于2%。因此,对于老管网改造应与出厂水计量、用户水表出户、校验、更换同步进行,还应根据我公司实际情况,年初应拟定老管网改造口径、长度。按照先高漏耗区,后低漏耗区;先镀锌管、自应力钢筋混凝土管,后铸铁管;先高压区,后低压区的原则对供水干管逐年改造;集中住宅小区供水管网的改造时,应与当地居委会、群众协商,实行规模性改造,以求改善供水水质、提高供水水压、降低漏损。

上一页 页码:[<< 1 2 3 4 >>] 下一页 共4页

打印】 【网站论坛】 【字体: 】 【发表评论】 【关闭

微水会

更多关于 供水管网漏损率分析与降耗措施初探 的资料

    第十六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推荐书籍


      《高浓度有机工业废水处理技术》
      作者:任南琪
      内容简介:

      《水的再生与回用》
      作者:【美】林宜狮
      内容简介:

    合作邀请:010-8858538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