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热点专题 >> 其它专题 >> 管网漏损的控制 >> 

宁波管网漏损原因及对策研究

时间:2006-12-22 来源: 作者:

第二节 漏损率概述

一、供水量与产销差率

过去,衡量管网漏损控制水平的主要指标是产销差率。产销差率是供水总量减售水总量之差与供水总量的比例。供水总量是指所有出厂水水量总和,售水总量指所有用户水表上记录的水量之和。用公式表示为:

  G=(Q1—Q2)/Q1×100%(1—1)

  式中:

  G—产销差率(%)

  Q1—供水总量(m3)

  Q2—售水总量(m3)

产销差率又称为未计水量差率。供水总量减售水总量之差又称为未计水量,它包括管道漏水量(含管道爆破)、水表计量误差、授权用水(消防、管道冲洗等)和未授权用水(非法用水)。

如浙江省2001年的供水总量为195853.19万m3 ,销售水量为159828.78万m3,则2001年全省的产销差率为G=18.4%。

据有关资料统计,在未计水量中,主要是管网漏损水量,占60%以上。其次是水表的计量误差水量,授权用水(消防、管道冲洗等)和未授权用水(非法用水)也占有一定比例。漏损的组成可参照国际水协关于供水系统水漏损的标准定义及水量平衡表,见表1—2。

国际水协(IWA) 关于供水系统水漏损的标准定义及水量平衡表表1—2

水司自身水源

系统供水总量

水司外卖净水

系统有效

供水量

售水量

计量售水量

售水量

未计量售水量

免费供水量

计量免费供水量

产销差水量

水司自身系统供水

未计量免费供水量

系统漏水量

帐面漏水量

非法用水(偷盗、欺诈)

水司外调水源

表计量误差

管网漏水量、物理漏水量

输水管及干管漏水量

水池/水塔等渗漏及溢流

进户管漏失量

二、漏损率与产销差率

建设部于2002年制订了《城市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及评定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据此标准,今后衡量管网漏损状态将用“漏损率”和“单位管长漏水量”二个主要指标。漏损率可以衡量企业的生产有效率,并用于企业的前后对比。漏损率是管网漏水量与供水总量之比,管网漏水量是供水总量与有效供水量之差,有效供水量是指水厂将水供出厂外后,各类用户实际使用到的水量,包括收费的(即售水量)和不收费的(即免费供水量)。免费供水量(授权用水)是指实际供应并服务于社会而又不收取水费的水量,如消防及管道排污的水量。

  漏损率一般都以年漏损率来统计。用公式表示为:

  Ra=(Qa—Qae)/Qa ×100%(1—2)

  Qae=Q2+Qf

  式中:

  Ra—管网年漏损率(%);

  Qa—年供水量(m3),即年出厂水总量;

  Qae—年有效供水量(m3 ),即年水表计量总量;

  Qf—免费供水量(m3 ),即所有授权的用水总量;

从式(1—1)和式(1—2)可知,年有效供水量大于售水量,即产销差率一定是大于年漏损率。这就是产销差率与漏损率之间的关系。由于在实际工作中,还很难正确统计出免费供水量,即使能统计,对企业来说都是一样,影响经济效益。而售水量则易于统计,因此,目前供水企业还常用产销差率代替漏损率进行统计。

不管是产销差率还是漏损率指标,都没有包括管网的特征,实际上要达到漏同样的水,管网长的难度比管网短的高,更合理的应该是单位管长漏水量。它可以横向比较漏损控制的水平。

上一页 页码:[<< 1 ...2 3 4 5 6 7 8 >>] 下一页 共8页

打印】 【网站论坛】 【字体: 】 【发表评论】 【关闭

微水会

更多关于 宁波管网漏损原因及对策研究 的资料

    第十六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推荐书籍


      《高浓度有机工业废水处理技术》
      作者:任南琪
      内容简介:

      《水的再生与回用》
      作者:【美】林宜狮
      内容简介:

    合作邀请:010-8858538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