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加大投入,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污水处理基础设施项目投资额大,使用期限长,项目运营管理直接关系到地方经济发展和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是公共基础设施,与一般商业项目有显著区别。近年来,市政府一方面努力搭建污水产业的投融资平台,另一方面把治理污水作为保护环境、造福子孙,提升整个地区经济和社会效益一项重要的民心工程来抓,不断地加大对污水处理厂网的投入力度。近三年来,市镇二级共投入污水厂、污水管网建设达10亿多元。2003年至2005年,政府用“以补促建”的办法,积极鼓励乡镇加快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建设,市财政共补贴乡镇污水处理厂及管网建设等经费7980万元,其中污水厂5400万元(20.55万吨/日),工业排污口管道建设补贴1650万元(140个排污口、255公里污水管),生活污水管网建设补贴930万元(152公里污水管)。通过努力我市现已建有污水处理厂34座(城区5座,乡镇29座),建城区、建制镇和骨干企业都建有污水处理厂,达到了全市城乡污水处理的全覆盖。已经建成处理能力37.5万吨/日,建设处理能力47.3万吨/日。污水处理能力和城市污水处理率达72.67%的水平,在全省县级市处于领先地位。全市城乡已建有污水主管道590.59公里,建城区污水管网已形成城西、城南、城东三大管网系统,所辖16个乡镇分别以镇为单位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管网系统。近年来,共削减排污口429个,接入污水厂企业达363家。按照计划到2007年底,江阴全市工业企业的排污口将削减至100个以内。“十一五”期间,还将累计建设24万吨/日处理能力的污水厂。
四、政策扶持,出台污水产业相关法规
市政府积极研究制订《江阴市市政公用事业特许权经营管理办法》,采用市场化运作方式多元投资建设污水处理厂,由政府招标建设,政府与中标者签订特许经营协议,明确经营方式,明确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支付污水处理费形式,实行政府行业监管和考核。对于现有污水处理厂按照公用事业企业特许经营的要求实施市场化运行,即由政府行业监管部门核准污水处理运行最佳点确定运行,经费由污水处理厂包干使用或托管运行,纳入建设行业管理,提高污水处理效率。另外,政府还出台了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补助政策。①对污水厂建设。明确规定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达到1万吨/日以上、首期建设规模达到0.5万吨/日以上的,给予资金补助。处理能力为1万吨/日的,补助300万元;每增加0.5万吨/日,增加补助100万元。②对工业废水接入。对工业废水集中处理的污水管道,规定每削减1个废水排污口,接管距离在0.5公里以内的,补助5万元;接管距离在0.5公里到2公里之间的,补助10万元;接管距离超过2公里的,补助15万元。③对生活污水接入。对生活污水管道,每接入污水处理厂生活污水达到100吨(以天计),补助20万元。④对污水处理厂示范工程,一次性奖励10万元。通过一系列政策扶持,江阴的污水产业逐步走向良性循环的轨道。
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中国水协)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镇水务发展战略国际研讨会指定网站 国际水协会中国委员会工作网站
全国中长期科技发展十六项专项之一、中国十六大中长期重点专项 - 中国水体污染防治重大专项发布网站
技术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48982号-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号城科会办公楼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权所有: 水世界-中国城镇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