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热点专题 >> 其它专题 >> 工业废水处理 >> 

工业废水集中处理及其产业化探讨

时间:2007-01-23 来源: 作者:

国内外专家对废水集中处理还是分散处理早已形成共识,目前,我国许多地方采用分散处理造成人力物力的极大的浪费,而且治理效果得不到保证,绝大部分废水未经适当处理而直接排入各类水体,使水环境受到了严重污染,不仅破坏了水体的使用价值,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而且造成了4000亿/年的直接经济损失。如何将工业废水进行集中处理,并形成产业化是我们需要解决的课题。

1. 工业废水集中处理的必然性

1.1 工业废水分散处理设施运行现状

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各类新建建设项目按照环保“三同时”制度要求都有工业废水与之配套的处理设施,因此在这一时期建设了许多分散的小型工业废水处理设施,众多的小型废水处理设施运行监督管理一直是薄弱的基层环保部门管理的一大难题,经对一些小型废水处理设施运行的调查,大多数废水处理设施运行管理不善,运行质量差,导致这些废水处理设施运行质量差的主要原因有:(1)治理设施缺乏维修保养,一些易损件如曝气头等损坏后,得不到及时维修。(2)企业生产规模扩大、生产工艺的变化导致废水的水量、水质大的变化,超过了处理设施的处理能力。(3)部分企业领导重生产经营,轻废水治理投入,治理设施运行资金不足,人员配备不足,缺乏一些运行管理必须的管理措施如测试手段等。(4)治理设施的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素质低、技术差。(5)少数企业为节省费用,将生产废水偷排、漏排,甚至恶意直排,令环保部门防不胜防。据统计,我国目前分散型工业废水处理设施运转良好的只占30%

1.2 工业废水集中处理及其产业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随着工业经济迅速发展,全国工业废水排放量仍在以每年6.5%左右的速度递增,这将是水污染防治工作的严峻考验。在南方经济发达的部分地区,水污染严重,产生了水质性缺水,“九五”期间,国家以水污染防治工作为中心,三河、三湖流域水污染防治是重点[1]。近几年来,有些地方通过开发区的建设、城市规划、产业整合,形成了工业废水集中处理,取得了相当好的环境保护成效,常州市通过城市规划和产业整合,将原分散在市区的印染企业迁至东南经济开发区,实现了印染废水集中处理,将原分散在全市的化工企业整合至化工区,形成化工废水的集中处理,取得了较好的环境效益。

在废水处理总量相同的情况下,建造较大规模的污水处理厂的费用比建造多个小规模废水处理厂费用低。工业废水集中处理可以降低单位水量的基建投资,处理设施便于管理,还可以降低废水处理成本,对于废水排放的企业,即可减少环保设施的投资,缩短项目建设周期,又可减少环保方面管理人员,集中精力抓生产业务,促进企业重视清洁生产,合理利用水资源,更有利于企业开展环境管理体系(EMS)认证,提高国际市场的竟争力。

由于建造工业废水集中处理厂及相应的管道,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必须改革计划经济沿袭下来的那种污水处理厂由政府投资、政府建设、政府运行管理、政府负担运营费用的模式,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来运作、走产业化道路。

上一页 页码:[1 2 3 >>] 下一页 共3页

打印】 【网站论坛】 【字体: 】 【发表评论】 【关闭

微水会

更多关于 工业废水集中处理及其产业化探讨 的资料

    第十六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推荐书籍


      《高浓度有机工业废水处理技术》
      作者:任南琪
      内容简介:

      《水的再生与回用》
      作者:【美】林宜狮
      内容简介:

    合作邀请:010-8858538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