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技术用于城市污水回用处理,一般是与混凝沉淀、加压浮选和生物处理等技术配合起来使用,絮凝沉降时需根据污水水质变化,控制絮凝剂的投入量。生物处理时的处理效果常受温度、浓度等因素影响,水质较难保持稳定。膜分离法不受水质变动影响,且可去除城市污水中的可溶解成分成为城市污水的深度处理方法,在国外已进入实用化阶段。日本第一套使用反渗透膜技术的大型实验装置于1993一1995年在日本千叶县花见川下水处理场完成实际运转实验,反渗透膜产水量为210
m3/d,处理后水质达到自来水标准,反渗透装置实现了自动连续运行,处理成本
370日元/m3(约为2. 4元/m3)。
目前,天津开发区已试验成功连续微滤(CMF)加反渗透(RO)串联系统,处理生物处理出水,拟回用作锅炉补给水和绿地浇水,2002年6月底建成日产深度处理水1万m3装置,在
4一
5年内争取实现日回用水5万m3。天津市正拟建设利用纪庄子污水处理厂生化处理出水,采用连续式微滤(CMF)膜技术,处理后再生水回用于居住小区作杂用水的示范工程,其设计规模6000
m3/d,服务人口5.3万人。最近天津市节水办制定了《对中水洗车企业的资质管理规定》,明确今后洗车严禁使用自来水、井水、河水、湖水,必须使用再生水,并于2001年5月15日起实行。
在日本,一些污水处理系统不完备或难于长距离向污水处理厂输送的地区,生活污水多依靠净化槽进行污水处理。在活性污泥曝气槽内浸入膜元件,依靠透水侧的负压吸引,将曝气地形成的循环原水透过膜而实现过滤。这种在活性污泥处理技术上附加的膜分离技术(MBR)可控制活性污泥的浓度,提高生物反应的效率,同时又可得到稳定、优质的处理后水,这种适用于家庭厕所。厨房及浴室排水处理的小型膜生物反应器已在日本大规模推广应用。
国内,经过多年的研究,一种中空纤维膜生物反应器(MBR)已开发成功并实现产业化(7),与传统的处理工艺相比,一体化的MBR取代了二级处理中的二次沉淀池和三级深度处理的全部构筑物,该一体化装置体积小、设备简单、节省投资和占地,运行管理方便。膜出水中悬浮固体、浊度接近零,细菌总数低于饮用水标准,膜出水水质优于“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出水可以直接回用作生活杂用水。
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中国水协)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镇水务发展战略国际研讨会指定网站 国际水协会中国委员会工作网站
全国中长期科技发展十六项专项之一、中国十六大中长期重点专项 - 中国水体污染防治重大专项发布网站
技术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48982号-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号城科会办公楼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权所有: 水世界-中国城镇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