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热点专题 >> 其它专题 >> 海水淡化 >> 

膜技术在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的应用

时间:2006-12-07 来源:天津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国家海洋局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 作者:

膜技术用于城市污水回用处理,一般是与混凝沉淀、加压浮选和生物处理等技术配合起来使用,絮凝沉降时需根据污水水质变化,控制絮凝剂的投入量。生物处理时的处理效果常受温度、浓度等因素影响,水质较难保持稳定。膜分离法不受水质变动影响,且可去除城市污水中的可溶解成分成为城市污水的深度处理方法,在国外已进入实用化阶段。日本第一套使用反渗透膜技术的大型实验装置于1993一1995年在日本千叶县花见川下水处理场完成实际运转实验,反渗透膜产水量为210 m3/d,处理后水质达到自来水标准,反渗透装置实现了自动连续运行,处理成本  370日元/m3(约为2. 4元/m3)。

 目前,天津开发区已试验成功连续微滤(CMF)加反渗透(RO)串联系统,处理生物处理出水,拟回用作锅炉补给水和绿地浇水,2002年6月底建成日产深度处理水1万m3装置,在 4一 5年内争取实现日回用水5万m3。天津市正拟建设利用纪庄子污水处理厂生化处理出水,采用连续式微滤(CMF)膜技术,处理后再生水回用于居住小区作杂用水的示范工程,其设计规模6000 m3/d,服务人口5.3万人。最近天津市节水办制定了《对中水洗车企业的资质管理规定》,明确今后洗车严禁使用自来水、井水、河水、湖水,必须使用再生水,并于2001年5月15日起实行。

在日本,一些污水处理系统不完备或难于长距离向污水处理厂输送的地区,生活污水多依靠净化槽进行污水处理。在活性污泥曝气槽内浸入膜元件,依靠透水侧的负压吸引,将曝气地形成的循环原水透过膜而实现过滤。这种在活性污泥处理技术上附加的膜分离技术(MBR)可控制活性污泥的浓度,提高生物反应的效率,同时又可得到稳定、优质的处理后水,这种适用于家庭厕所。厨房及浴室排水处理的小型膜生物反应器已在日本大规模推广应用。

 国内,经过多年的研究,一种中空纤维膜生物反应器(MBR)已开发成功并实现产业化(7),与传统的处理工艺相比,一体化的MBR取代了二级处理中的二次沉淀池和三级深度处理的全部构筑物,该一体化装置体积小、设备简单、节省投资和占地,运行管理方便。膜出水中悬浮固体、浊度接近零,细菌总数低于饮用水标准,膜出水水质优于“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出水可以直接回用作生活杂用水。

上一页 页码:[<< 1 ...8 9 10 11 12 >>] 下一页 共12页

打印】 【网站论坛】 【字体: 】 【发表评论】 【关闭

微水会

第十六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推荐书籍


    《高浓度有机工业废水处理技术》
    作者:任南琪
    内容简介:

    《水的再生与回用》
    作者:【美】林宜狮
    内容简介:

合作邀请:010-8858538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