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膜技术在城市污水回用(中水)中的应用
城市污水量随着用水量的增加而增加,水质相对稳定,不受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影响,而且就近可得,不需要长距离引水,只要处理得当,是城市可靠的第二水资源。城市污水资源化就是要将污水进行净化处理后,进行直接的或间接的回用,使之成为城市水资源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样做既可以消除对水环境的污染,又可促进生态的良性循环。由于立足当地,不受其它客观因素的牵制,比较容易实施。而且还有利于对过量开采地下水而引起的大面积沉降的地区,得到及时的控制。
在严重缺水地区,地表水一般在当地已无潜力可挖,必须进行跨流域引水。但跨流域引水涉及面广,基建投资高,长距离引水需多级抽升,经常运行费用也高,且受自然条件影响,实施比较困难。此外,从发展眼光看,跨流域引水有“挖东墙,补西墙”的弊端。地下水大多已超量开采,为了避免地面沉降、海水入侵(沿海地区)进一步恶化,必须进行回灌,并进一步严格控制扩大开采。
当今世界上不少国家为克服缺水带来的困难,把城市污水开辟为新的水源,多年实践证明它已被成功地用作工业冷却水、工艺用水、锅炉补给水。洗涤水、消防用水、市政系统用水、农业灌溉用水、绿化用水、渔业用水和生活杂用水(冲厕)等多种用途,而其经济上的费用经常低于开辟新鲜水源。如:日本从60年开始将处理后的城市污水回用于工业,后来,又发展供公共杂用水的中水道,到1983年已建中水设施437处,美国大峡谷也有中水冲厕的实例。
我国污水资源化的研究起步较晚,80年代以来,国内有些城市在污水资源化方面做了不少研究试验工作,结合国情以回用于农业、市政、工业不同目标不同层次做为研究方向。
国内污水资源化的研究和实践表明,城市污水经二级处理后,是弥补农业用水不足的可靠保证,城市污水回用于工业,可以针对不同用途,将一级或二级出水进行补充处理(深度处理)后,用作工业上的冷却水、锅炉用水和工艺上的洗涤杂用水等。我国从70年代以来建筑中水发展很快,截至 1996年,仅北京市就建起了 88处建筑中水设施,中水用于冲厕。洗车、绿地浇水等,既减少了排水量,又节约了自来水。目前全国已具有中水处理设备能力约800多万吨/日。如北京新世纪饭店,自来水4.6元/吨,饭店中中水设备能力 100吨/日,中水处理成本 1.6元/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但很多中水设备由于技术、经济、管理等种种原因建而不用,长期闲置。
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中国水协)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镇水务发展战略国际研讨会指定网站 国际水协会中国委员会工作网站
全国中长期科技发展十六项专项之一、中国十六大中长期重点专项 - 中国水体污染防治重大专项发布网站
技术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48982号-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号城科会办公楼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权所有: 水世界-中国城镇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