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最大的问题就是我们的发展不平衡,正像联合国官员指出的那样,655个设市城市还有141个中小城市还没有投入运行的污水处理厂,主要分布在东北和中部省份,东北和中部省份水污染环境比其他地方更加严重,还有1600多个县城没有投入运行的污水处理厂,至今没有开工建设的县城超过750个,所以我们县城污水处理率只有32%,不足城市污水处理率的一半,有17000多个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基本是空白。我们的对策,必须进一步对欠发达地区和中小城镇污水处理和管网建设的督促和支持力度,总体而言,这些小城市和城镇污水排放量比较小,对大江大河的污染比较小,但是数量大、基数大,造成了巨大的面源污染,而且水污染、水生态恶化是地区性的,一旦水生态被破坏,恢复起来难度非常大。
2.部分设施能力闲置。从全国总体趋势看,但部分污水处理厂运行负荷偏低。我们通过全国污水处理信息网的监管数据显示,全国1817座正在运行的污水厂中间负荷率不足60%的就达到670座,占37%,而这些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能力是25%以上。问题在于管网建设滞后,管网建设整整滞后了五年,污水的收集不到位,设计的规模有的偏大,有的超过了自来水供应总量,扩张主导、外行决策导致了这些污水处理厂建设的审批、可行性论证过程粗放,污水处理还有收费不足,特别是县城和小城市,地方财政补贴不足,设施不能正常运行,这也是有许多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行以后效率非常低的第二方面原因。
对策:必须加强污水处理厂项目的论证,同时明确主管部门的责任,强化监督和问责;政府负责建网,企业负责建厂。把厂的规模控制住了,管网投资不足也能通过政府解决,现在有一个不好的趋势,把TOD的办法扩大化了,有的县城污水处理厂政府把自己摆到一个不恰当的位置上,把建厂与建网统一交给企业承包,严重不合理,政府必须要做管网建设,而且管网建设涉及多道路的拓宽、道路的修建、小区的更新、新区的拓展以及旧房的钙鳌,这些都必须跟雨污分流、管网建设同步进行,企业是没办法的。
3.污染物削减效率亟待提高。“十一五”全国COD减排70%依靠城镇污水处理厂,但是我们仍然有25%污水处理厂没有充分发挥效益,监管数据显示约300多座城市污水处理厂进口处COD低于每升150毫克,我们在德国玻璃污水处理厂COD否度保持寨700,我们相当多的是150,不足生活污水浓度的一半,约占全国污水厂总量的17%,处理能力占全国总能力的13%。对策:必须进行雨污分流改造,提高管网建设质量处理费和污染削减挂钩,加强减排绩效考核。名面会议将给减排绩效前10位城市颁奖,为后10位的城市予以通报批评。
4.污泥的二次污染问题突出。全国1800多所污水处理厂,年产生污泥超过2000万吨,50%污染物进入了污泥,监管数据显示三百多座污水处理厂污泥去向不明,80%简单的采买,二次污染日益严重,地方政府重水轻泥污染转移,再加上技术缺乏、费用偏高。下一步对策,必须贯彻落实污泥处置和污染防治的政策。
三、应对新的挑战促进城镇污水处理事业健康发展
1.环境与经济兼顾,减排与节能并重。应该正确处理污水处理广覆盖与高标准的关系,首先咱们主张消灭空白,我们进行绩效考评,然后促进地方提高效率,我们的财政补贴采取了与绩效挂钩。同时依靠科技进步推广节能、节地新技术,污水处理厂灯耗每年已经达到70多亿度,应该通过改进耗氧工艺,降低减排能耗,通过节能技术使污水处理厂的单位能耗大大下降。同时我们要谨慎用外加碳源脱氧技术。
2.推进再生利用,发展循环解决,由达标排放向优质的再生水利用转化,应该合理的调整总碳。通过工业污染源提高污泥品质和安全性,鼓励污泥可以作为农肥的循环利用。由脱磷除氮向氮磷的回收利用转变,我们每年化肥使用量是发达国家的2-5倍。
3.顺应自然规律,强化生态保护,不合理的减排方式是对水生态的干扰和破坏。我们倡导20字方针:污水处理厂适度规模,一般40万吨之下,合理布局,服务的人口10万到30万,雨污分流,只要降雨量高于每年400毫米的必须实行雨污分流,倡导深度处理,使水的出水稳定达到三类水。最后实现就近循环利用。如果采取这20字方针,等于总结了国际上污水处理 恩物0年的经验教训,我们要采取雨水的收集利用,我们有些城市采取为围静态排放,必然会污染河口,破坏浅海,浪费水资源,所以必须采取再生水补给循环利用。我们要反思传统城市排水方式,建立低冲击模式的生态鱼水系统,通过广泛的推广透水地面、雨水收集系统,从绿色建筑一直到绿色小区、生态的城市。
4.城镇污水处理依旧任重道远。“十二五”期间国家将进一步加大对城镇污水处理的支持力度,我们作为技术工作者,作为工程的实践者,应该在十二五习见注重污水的集中处理与分散处理相结合,必须把污染企业的零排放与强化雨污分流收集相结合,雨水收集与再生水就地循环利用相结合;传统工艺优化与技术创新相结合,城市和县城基本应该实现污水处理的全覆盖,重点建制镇全部推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管网配套和污泥的无害化处理将极大的加强。再生水利用和城市水系的修复将重点推进。“十二五”确定的这几项目标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我们可以尽快建立相对完善的城镇污水处理的技术设施,从根本上解决城镇水污染加剧的问题,确保水的安全。这样一个目标在高速成长化、工业化过程中及其艰难,需要在座全体同仁共同为此做出努力。
谢谢大家!
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中国水协)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镇水务发展战略国际研讨会指定网站 国际水协会中国委员会工作网站
全国中长期科技发展十六项专项之一、中国十六大中长期重点专项 - 中国水体污染防治重大专项发布网站
技术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48982号-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号城科会办公楼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权所有: 水世界-中国城镇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