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超滤为核心技术的组合工艺大体上的组成怎么样呢?去除颗粒物、微生物及大分自由基无,使颗粒物、微生物、大分自由基无及部分溶解物质声称可为超滤去除的颗粒物。吸附去除中等分子的有机物,生物氧化和吸附去除小分自有机物,化学氧化,提高混凝、吸附、生物处理的去除效率。膜后处理,使水保持生物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第三代工艺有望将生物安全性和化学安全性都显著提高,达到新国际要求。
刚才我们谈的是水的净化技术,还要保障生活饮用水的安全性,特别是水质的安全性,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从全水流程的各个组成部分都能够进行工作,首先是城市饮用水水源,国内90%左右以上城市水源都遭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首先要设法提高城市水源水质,水源水质的提高,是保障饮水水质安全一个基础,流域的污染防治,使得水源水质获得安全保障的根本途径,恢复水源水质用生态恢复这样的方法,对于改善水源水质是比较有效的,最近我参观了一个利用湿地进行水源水质生态恢复工程,日处理量24万吨,还是比较有效的,能够使水从四类水体提高到三类水体水源水质生态恢复有多种方法,湿地还是比较有效的方法。
常规工艺升级换代改造,我国现有城市水厂95%为常规井水工艺,因水源水质污染,出水水质难以达到新国际要求,需升级换代改造,是一项急待解决的重大工程。在常规工艺后增设臭氧--活性炭,难以在短期内实现,要求资金巨大,常无预留场地,高程方面的困难。在“十一五”水专项里提出一个概念,短流程深度处理工艺:在常规工艺基础上,实现深度处理,强化混凝、预氧化、投加粉末活性炭,将滤改造为活性炭--砂滤池等。用膜技术改造常规工艺,也可以有多种形式,以第三代的模式改造第一代工艺,可能有几种模式:一种在滤池后面增加超滤膜过滤,好处是能够使水质大大提高,超滤膜用于自来水主要有两个功能:第一个功能,能够截留几乎所有的有机物,包括“两虫”,解决了“两虫”“藻类”细菌引发的疾病,第二膜后的水基本不含微生物或者只含少量微生物,完全达到饮用的标准,膜后的水不需要杀菌消毒,按照设计规范,只需要再投加少量的消毒剂使水具有一定的持续消毒能力,避免二次污染,消毒剂大大减少了,有利于控制和解决消毒副产物这样一个技术难题。另一个方式将滤池改造成膜滤池,根据现在我们国内产的外压式低压超滤膜,在一平方米上过滤的水量大致能达到每小时15吨,为了提高滤后水水质,一般采用5-7米滤速,如果改造成膜滤池,甚至可以把水量提高到15吨,翻一倍,对国内很多自来水厂具有绝对的吸引力,因为很多地方还在发展,还需要建新的水厂,还需要提高供水量,如果旧水厂用膜改造滤池,水量就提高一倍,有很大吸引力,就不用再新建一个新的水厂。第三种方式是把一部分沉淀池改成超滤膜滤池,还能够节省很多地。这三种模式在国内在陆续应用,例如在滤池后面加一个超滤膜装置,国内不久就会建成10万吨的水厂。第三种方式是把沉淀池改造成膜滤池,今年也有可能有一个25000吨水厂投产。利用膜技术提升第一代技术也是非常好的方向。
水的生物稳定性问题,我们要控制它,从目前的研究来看,主要有两个参数可以控制出厂水的生物繁殖:一个是水中间的可为生物利用的AOC,另外一个磷。饮用水供给的末端处理,由于国内自来水厂大多数是第一代工艺,还不能够达到要求,我们在末端设一个提高水质的设施,是一种可以接受的方式。有些人提出一个人一天就喝2升洁净水就可以解决问题了呢?这是一种误导,是生产瓶装水厂家的误导,根据国内外的研究,自来水中间的污染物进入人体大概是三个途径:一个是入口,就是饮水;第二洗浴,皮肤吸收;另外水雾,肺吸收。每只喝2升水,并没有完全解决问题。只解决1/3的问题,在楼宇、小区建直饮水系统,不能有效防治污染无对人体危害。在楼宇、小区有必要对全部水进行除污染。在住户安装家用净水设备,也是一种途径,安装超滤膜,可提高生物安全性。装活性炭,可提高化学安全性。这两项技术是比较有效的终端处理技术,这两项技术作为终端处理用在各家各户,关键在于管理和维护,任何设备都不是可以用一辈子的,定期需要更新,例如活性炭,一般3-6个月必须换新炭,如果不换,不仅不能吸毒,在某些条件下反而放毒。维护和管理是终端处理的要害问题。
总而言之,我们国家饮水安全问题到目前为止是一个非常重大的问题,“十一五”投入了很多科研经费,在全体同仁的共同努力下,特别是领导也非常关注这方面,经过我们大家共同努力,能使我们国家饮用水的安全性进一步提高,造福于人类。
谢谢大家!
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中国水协)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镇水务发展战略国际研讨会指定网站 国际水协会中国委员会工作网站
全国中长期科技发展十六项专项之一、中国十六大中长期重点专项 - 中国水体污染防治重大专项发布网站
技术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48982号-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号城科会办公楼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权所有: 水世界-中国城镇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