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元欢:人工湿地应兼顾工艺设计、运营管理和景观效果

时间:2013-11-15 来源:水世界—中国城镇水网 作者:张雅伟

近日,由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长沙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第八届中国城镇水务发展国际研讨会与新技术设备博览会”如期在湖南长沙举行,来自世界不同地区的专家汇聚一堂,围绕“治理水污染,保障水安全,恢复水生态”主题进行行业探讨。会议期间,水世界-中国城镇水网对浙江大学教授金元欢教授进行了采访。金元欢教授现任浙江大学环境与发展研究所所长,主要从事原生态设计研究、水景设计与治理专业研究20余年,并创立了“nars自然水景系统”创立人,是原生态规划设计的创导者和倡导者。

nars水景系统是综合了各种方法的一种综合治理技术。金教授认为,自然界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要营造这样一个类似于自然水体的景观,较为科学的方法应采用综合治理的办法——nars自然水景技术即自然水景重建系统,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景观水体问题,营造出长期清澈美丽生动的自然水景。

长期清澈秀美的nars自然水景(治理后实景图片)

水世界-中国城镇水网:金教授,您好,感谢您接受水世界-中国城镇水网的访问。我们就行业内人士比较广泛讨论的话题向您进行请教。首先我们谈下人工湿地公园,行业内对它褒贬不一。很多地区力推人工湿地工艺,对当地水环境也起到了一定的净化作用。但在某些地方,人工湿地却起不到净化作用,甚至会破坏环境。您认为,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主要是什么?是管理问题还是本身的设计问题?

金元欢:人工湿地工艺经过国内外多年来的改进和发展,应该说在污染物去除机理以及建造技术上均趋于成熟。除了常规的污水水量与水质外,需要注意的是我国幅员辽阔,横跨几个不同气候带,这对于生态化治理的人工湿地工艺而言是需要重点考虑的。在不同的区域和气候条件下,采用表面流还是潜流,采用什么样的植物搭配,在设计中都是有些讲究。当然,管理手段也是人工湿地系统日常运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一个好的人工湿地作品,必然是兼顾工艺设计和运营管理以及景观效果的。

水世界-中国城镇水网:在我国农村,大家的环保意识还有待加强,再加之技术程度有限,有些水处理项目很难长时间维护,甚至会造成农村环境的恶化,在这种情况下,您认为人工湿地工艺适宜在农村推广吗?

金元欢:总体上来说农村地区采用人工湿地工艺净化水质的成功案例还是较为多见的。鉴于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如经费限制、排污分散、管网系统不完善等,推广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尚有一定的实际困难,在短期内难以实现。人工湿地、土地渗滤等生态化技术相对而言具有成本低、规模小、便于低浓度污水就地处置等优势,科研工作者应该充分发挥生态治理手段的优势,对工艺进行因地制宜的改进,以便其能在我国农村地区具有更广阔的发挥空间。

水世界-中国城镇水网:您是从事景观水处理的研究工作的,如果将美观与水处理结合起来,会是非常理想的状态。您认为这是未来生态城市建设的发展方向吗?推行这种理念在农村与城市会有怎样的不同?

金元欢:首先,我认为这应当成为未来生态城市建设的发展方向之一。其次,这种理念能否在当地顺利推行,尚取决于地方上的实际情况与居民的需求。对于大型、特大型城市而言,其日污水处理量巨大,且污染物种类繁多,这就需要多种大型集中式的污水处理厂协同作用才能解决,在这种情况下污水处理能力应当是首先考虑的要务,因此污水的景观处理无法完全替代传统设施。而对于中小型城市以及农村地区,可以结合当地实际规划情况开展景观化污水处理,城乡居民的理念差异可能会导致一定分歧,在有条件的地区进行试点工作是不错的选择。

水世界-中国城镇水网:近年来,我国政府大力倡导节能降耗,在水环境的治理方面,推行低碳生态,您觉得遇到最大的困难的是什么?

金元欢:最大的问题是人的问题。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是推行低碳生态,包括水环境治理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之一。换句话说,富裕发达地区更多地考虑自身对环境的实际需求,因此对解决环境问题怀有较高的热情;而欠发达地区对经济发展的需求可能比环境治理更迫切。

水世界-中国城镇水网:再次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

打印】 【网站论坛】 【字体: 】 【发表评论】 【关闭

微水会

第十六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推荐书籍


    《高浓度有机工业废水处理技术》
    作者:任南琪
    内容简介:

    《水的再生与回用》
    作者:【美】林宜狮
    内容简介:

合作邀请:010-8858538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