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张辰接受采访现场
张辰:地球正处于生态变化期,加之人类的过度开发,使生态系统遭到了极大程度的破坏,由此引发温室气体超标,极端降雨等自然灾害频发。此外,我国缺乏城市排水防涝系统规划,标准体系不完善,排水防涝设施建设滞后,重建轻管,河湖水系被随意侵占等现象突出,这也是导致城市内涝频发的几个重要原因。
张辰:很多人认为只要花巨资完善排水管网,就能彻底解决城市内涝。其实,这并不现实。大幅提高管网标准,不仅投入巨大,还会对居民生活造成一定影响,而且即便城内的排水能力提高了,承接排水的河道能力不足,遭遇强降雨时,城市积水也可能排不出去。因此,要解决城市内涝问题,非一味强调建设管网。
水是不可压缩的物质。这一观点为水调蓄打下了理论基础。
加强城市蓄水设施建设,形成“蓄排结合”的防治体系才是治理城市内涝的方向。城镇内涝防治设施的布置和规模应根据城镇平面规划和竖向规划,结合当地地形特点、水文条件、气候特征、城镇排水系统和内涝设计重现期等综合考虑后确定。通过分散式的方法消化降水,减少产生径流,有助于减轻排水管网压力,是治理城市内涝的有效手段。在末端,加快雨污分流,用透水材料替代沥青水泥,可提高地面渗透率;将城市绿地建成下凹式的,可大量储蓄雨水。城市的露天公园、运动场等,均可作为有效的临时蓄水场所。此外,还可利用房顶、地下蓄水池等滞留雨水。最后才排入管网,最大程度地减小管网压力。总之,通过方方面面的措施,加强城市的排水蓄水能力。
张辰:雨水是一种优质的自然资源,是自然界水循环系统中的重要环节,收集和使用方便,能够补充城市水资源和改善城市自然生态环境与水城市雨水资源的有效利用。把雨水利用与雨洪排除有机结合起来,在雨水利用的同时,还能减少雨水排放量、削减和延缓洪峰。
雨水综合利用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当地水资源情况和经济发展水平合理确定雨水资源综合利用方式。
雨水经收集、储存、就地处理后可作为冲洗、灌溉、绿化和景观用水等,也可经过自然或人工渗透设施后渗入地下,这样既可以减少地面径流,也可以涵养地下水,补充地下水资源。储存利用可以通过利用现状及新建调蓄池,配以简单的水处理措施,然后将其提升利用,可用于城市绿化灌溉、景观水体 ,厕所冲洗等等方面。雨水利用设施设计、运行和管理应与城镇内涝防治相协调。
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中国水协)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镇水务发展战略国际研讨会指定网站 国际水协会中国委员会工作网站
全国中长期科技发展十六项专项之一、中国十六大中长期重点专项 - 中国水体污染防治重大专项发布网站
技术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48982号-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号城科会办公楼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权所有: 水世界-中国城镇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