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自然 集约化管理污水处理体系

时间:2013-11-15 来源:水世界—中国城镇水网 作者:蓝心

目前,我国分散式污水处理还缺乏成熟的经验。与国外相比,相关规范标准、认证体系、运行管理等方面尚不健全。当务之急,需要建立起统一的设计标准、产品标准、认证体系,以及专门的系统服务公司。

综合集成,提升我国城镇水环境污染控制与治理共性技术水平。技术应用要充分考虑本地适应性,尊重科学,将污水处理体系处理融入自然循环。

作为国家重大水专项“城市水污染控制与水环境综合整治研究与示范”主题专家组成员,以及该主题下“城镇水污染控制与治理共性关键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项目的负责人,王教授提到,该项目针对我国城镇水环境污染的共性现状,结合国内外城市水环境污染控制技术现状,提出了从源头到水体的综合治理理念。综合集成,提升我国城镇水环境污染控制与治理共性技术水平一直是王教授坚持治理方向。他称,技术应用要充分考虑本地适应性,尊重科学,将污水处理体系处理融入自然循环。

水环境恶化的实质是生态系统失调,营养物质向系统外转移的结果。不可否认的是,大自然具有神奇的力量。王教授提出,水环境的治理策略应着眼于污染物迁移和源头污染控制两个方面,形成一种和谐的自然-社会-生态关系。

在尊重自然,充分考虑和评估环境容量的前提下,完善城市的规划和布局,未来城市的水处理与再利用系统应该是最接近自然的系统。

研究发现,在自然循环系统中,水体本身的自净能力超乎人类的想象。在交谈中,记者越来越清晰地感受到王教授的设计理念,在尊重自然,充分考虑和评估环境容量的前提下,完善城市的规划和布局,未来城市的水处理与再利用系统应该是最接近自然的系统。

未来,通过系统设计和综合规划,从大城市到中小城镇,甚至农村,都宜拥有运行分散式水处理的系统。那么,城市的水处理再利用系统将实现与城市水环境浑然一体,再处理水可充分融入到自然循环系统中。

人类的发展应该始终遵循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而不破坏大自然本色的原则。最大限度地还原水体的原始状态,发挥水体的自净能力,做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体现人类都市景观与自然的完美交融,这将是我们共同的奋斗目标。

王晓昌简介: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92年在日本北海道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现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副校长。长期从事环境科学与工程、市政工程领域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100多篇被SCI、EI收录。出版著作、教材6部,获20多项国家发明专利。先后主持国家自然重点项目、重大国际合作项目、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重大水专项项目和课题,以及其他国家级、省部级项目30余项。获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奖励6项,国际奖2项。目前兼任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等国内学术职务,国际水协会程序委员会委员,非常规水资源专家委员会主席等国际学术职务。

上一页 页码:[<< 1 2 ] 下一页 共2页

打印】 【网站论坛】 【字体: 】 【发表评论】 【关闭

微水会

第十六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推荐书籍


    《高浓度有机工业废水处理技术》
    作者:任南琪
    内容简介:

    《水的再生与回用》
    作者:【美】林宜狮
    内容简介:

合作邀请:010-8858538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