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 | 水务大会 | 中国水协 | 新闻 | 专题 | 企业之窗 | 求职招聘 | 会展 | 招标信息 | 行业分析
·学术 | 学术论坛 | 行业手册 | 专家 | 书籍 | 行业图纸 | 论文下载 | 软件 | 通知公告 | 工程范例
·交流 | 资料搜索 | 业内辩论 | 点评 | 留言 | 在线投稿 | 网站服务 | 会员 | 友情链接 | English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都市世界 能源世界
 您的位置:首页 >> 热点专题 >> 其它专题 >> 节能减排 >> 国际动向 >> 
 
瑞典:不用绿色GDP环保同样棒
时间:2007-08-16  来源:  作者:
 
 

  赵锦辉在学习时报撰文介绍了瑞典在环保方面的特点:

  第一,环保目标明确,管理体制完善。

    政府提出要正确处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不能用牺牲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经济。为此,他们提出了16项环境质量目标,要求在2020~2025年实现这些目标。为合理评价这些目标,他们提出了综合指标测量法。瑞典以前采用绿色GD P核算,但在实践中,他们发现绿色GDP很难精确计量环境损失,因此他们改用综合指标测量法。其基本思路是设立不同指标度量经济发展和环境损失,然后给指标赋以不同权重,得出总指数,用该指数判定福利水平。

  为实现目标,政府已形成了一套既分工明确又相互配合的管理体制。议会负责环保法律的制定,环保部负责实施,其他部门参与环保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他们在环保部设立了环保协调办公室,负责加强各部门在环保事务的协调。

  第二,政府采用法律、经济、教育等多种手段引导企业注重环保。

  在法律方面,瑞典已经制定了一整套环保法规。由于环境方面的法律纠纷涉及较多技术性问题,他们成立了特别的环保法庭。该法庭由司法人员和专门的技术人员共同负责案件审理。

  在经济方面,政府通过征收排污费、排污权交易、押金制度等手段引导企业做好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在引导企业注重环保问题上,瑞典有两个突出的特点:

  一是提出了全程产品策略。该策略突破了传统的末端治理思路,从产品的设计、研发、生产、销售直至消费的全部阶段都考虑环保问题。政府通过绿色采购、授予采用该策略的企业环保标志等措施鼓励企业采用该策略。

  二是政府和企业共同出资治理社区环境。由于环保投资大,企业有时无力承担,就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出资。Hammarby社区是这种做法的代表。该社区以前是斯德哥尔摩堆放垃圾的场所,后政府决定将该地区做成环保的样板社区。由中央政府出资,将近50万吨的垃圾运到瑞典中部的垃圾处理场进行处理,然后由斯德哥尔摩市政府负责该地区桥梁等基础设施建设,并由市政府将该地区分成若干地块对房地产企业招标,中标企业与市水务公司联手,共同建造环保型社区。社区在建筑材料上大量采用环保材料;大量采用风能、太阳能发电;生活垃圾由社区垃圾处理场集中处理,处理后的生活垃圾一部分变成沼气,供给该地区居民做饭,另一部分变成有机肥。

  第三,企业推出大量环保产品,环保产业成为经济新增长点。

  环保重点是将环境污染的外部成本内部化为企业的经济成本,因此,企业是环保的重要主体。目前,瑞典企业界逐渐把环保看作是企业成长的机遇,推出大量环保产品。农民纷纷种植绿色农产品,虽然其价格比国外农产品贵,但很受市场欢迎。除了大企业外,很多中小企业从事环保产品生产和环保技术研究。瑞典目前正逐步推广沼气汽车。沼气来自于垃圾厂处理的垃圾。政府规定,所有生产的汽车要既可用汽油、也可用沼气作燃料。

  此外,瑞典社会各界高度重视环保。政府在抓环保时,还注意从学校入手,从小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而且,政府很早就意识到国际合作的重要性。1972年,斯德哥尔摩承办了联合国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近年来,这种国际合作越来越频繁。 (闻辑)

  瑞典污染曾严重

  作为一个国土面积只有45万平方公里的北欧国家,瑞典在环保方面取得的成绩是世界瞩目的。而在20世纪50年代,瑞典的环境污染问题还是很严重的。上个世纪60年代,政府将环保作为其重要事务,采取一系列手段治理环境,经过近几十年治理,目前瑞典空气清新,环境优美。

 

 

 

 
打印】 【网站论坛】 【字体: 】 【发表评论】 【关闭


业内交流
更多关于 瑞典:不用绿色GDP环保同样棒 的资料
 

热点专题

2018水世界企业高级会员

第十二届中国城镇水务大
最新更新论文
最新图纸更新

絮凝沉淀池图纸

臭氧消毒制备间及接触氧
·絮凝沉淀池图纸
·臭氧消毒制备间及接触
·气浮机图纸
·造纸废水全套图纸
推荐书籍
《高浓度有机工业废水处理技术》
作者:任南琪
内容简介:

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中国水协)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城镇水务发展战略国际研讨会指定网站 国际水协会中国委员会工作网站
全国中长期科技发展十六项专项之一、中国十六大中长期重点专项-中国水体污染防治重大专项发布网站
承办: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09 版权所有 京ICP备06062082号-1 京公海网安备110108001947号
通信地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北附楼312室(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814
版权所有: 水世界-中国城镇水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导航 - 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