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 | 水务大会 | 中国水协 | 新闻 | 专题 | 企业之窗 | 求职招聘 | 会展 | 招标信息 | 行业分析
·学术 | 学术论坛 | 行业手册 | 专家 | 书籍 | 行业图纸 | 论文下载 | 软件 | 通知公告 | 工程范例
·交流 | 资料搜索 | 业内辩论 | 点评 | 留言 | 在线投稿 | 网站服务 | 会员 | 友情链接 | English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都市世界 能源世界
 您的位置:首页 >> 热点专题 >> 其它专题 >> 节能减排 >> 国际动向 >> 
 
美欧航空业联合推出“跨大西洋共同减排计划”
时间:2007-08-22  来源:人民网环保频道  作者:陈丹
 
 

  就在巴黎航展热热闹闹举行之际,美国和欧盟合作的航空减排降噪计划也于618正式启动。

  据环境新闻服务社(ENS)报道,欧盟委员会负责交通事务的委员雅克?巴罗(Jacques Barrot)、美国联邦航空局负责人玛丽昂?布莱基(Marion Blakey)以及来自航空业的代表在布鲁塞尔共同宣布了“跨大西洋共同减排计划”(AIRE),这是第一个大西洋两岸航空业在温室气体减排方面的大型合作计划。

  “航空业的未来取决于其通过革新手段以及提高效率来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 巴罗说,“这项计划能够加快那些可对温室气体减排产生直接影响的技术的应用。”

  布莱基说,“跨大西洋共同减排计划”将通过“门对门”测试,对将要采取的新举措带来的环境效益及技术可行性进行评估。她指出,实施这一计划后,每一次跨大西洋飞行可减少排放二氧化碳100万吨。

  据悉,“跨大西洋共同减排计划”将采用 “平滑技术”或“简化的发动机”等举措,降低飞机在着陆过程中产生的噪音,减少废气排放。相关试验已经在瑞典斯德哥尔摩、美国的路易斯维尔和亚特兰大等地展开,测试结果显示,这些技术不仅可以大幅节省燃料,二氧化碳及氮氧化物的排放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跨大西洋共同减排计划只是发展绿色航空业的三项措施之一。”巴罗说。“我们曾提议将航空业纳入排放权交易体系,欧盟上周也出台了旨在支持下一代清洁飞机发展的清洁天空计划,这是对二者的一个补充。”

  欧盟委员会和美国联邦航空局表示,诸多航空工业伙伴都积极参与了这一计划,其中包括美国波音公司、欧洲空中客车公司、法航-荷航集团(Air France KLM)、斯堪的纳维亚航空公司(SAS)、美国三角洲航空公司(Delta)和联邦快递公司(FEDEX),以及提供飞行导航服务的爱尔兰智能应用代理公司(IAA)、瑞典民用航空管理局(LFV)和葡萄牙航空导航公司NAV

  法航-荷航集团表示,它很乐意同两岸的导航及服务机构合作,参与巴黎戴高乐机场和阿姆斯特丹的斯希普霍尔机场至北美地区的“绿色航线”评估工作。“这些措施的首要目标是保证最适宜的飞行航线,确保完全安全,同时在所有的跨大西洋航程中将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到最少。”

  从2007年到2011年,法航—荷航集团将每年投资11亿到15亿欧元,用于增进飞机的能效,减少燃料消耗,因为“这是二氧化碳排放以及噪声能量水平(高)的直接原因”,该集团在声明中说。

  “跨大西洋共同减排计划”符合美国联邦航空局和欧盟之间就协调美国NEXTGEN与欧洲SESAR这两项主要的现代航空管理计划所达成的合作协议。随着最佳的实施方案和新技术在欧洲和美国推广应用,这一计划还将进一步扩大,以纳入更多的合作伙伴。

  “在我们的开放领空协议取得巨大成功之后,这进一步证明了欧盟和美国都能从航空领域的合作中得益。”巴罗说,“我们都想要一个向飞机而不是向排放敞开的天空。”

 

 
打印】 【网站论坛】 【字体: 】 【发表评论】 【关闭


业内交流
更多关于 美欧航空业联合推出“跨大西洋共同减排计划” 的资料
 

热点专题

2018水世界企业高级会员

第十二届中国城镇水务大
最新更新论文
最新图纸更新

絮凝沉淀池图纸

臭氧消毒制备间及接触氧
·絮凝沉淀池图纸
·臭氧消毒制备间及接触
·气浮机图纸
·造纸废水全套图纸
推荐书籍
《高浓度有机工业废水处理技术》
作者:任南琪
内容简介:

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中国水协)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城镇水务发展战略国际研讨会指定网站 国际水协会中国委员会工作网站
全国中长期科技发展十六项专项之一、中国十六大中长期重点专项-中国水体污染防治重大专项发布网站
承办: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09 版权所有 京ICP备06062082号-1 京公海网安备110108001947号
通信地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北附楼312室(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814
版权所有: 水世界-中国城镇水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导航 - 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