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上午,市政府在中心广场隆重举行城市公共交通周及无车日活动启动仪式。市长张秀隆在仪式上宣布活动启动。桂林于当日与全国其他
107个
5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一起,同时启动首届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周及无车日活动。桂林的活动以“绿色交通·和谐桂林”为主题。
市领导黄阐、刘明昱、袁绪祥,建设部、自治区建设厅有关领导、桂林五城区政府及该活动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主要领导,以及来自全市机关、企业、学校等各界代表约
1000人出席了启动仪式。
启动仪式由副市长、活动领导小组组长刘明昱主持。
由建设部统一部署的首届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周及无车日活动,确定今年活动的主题是“绿色交通与健康”,目的是通过舆论宣传和公众参与,宣传公交优先理念,引导社会公众选择公共交通、骑自行车、步行等绿色交通出行方式,减少对小汽车的使用和依赖,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净化城市环境。
我市城市公共交通周及无车日活动由市人民政府主办,市市政公用事业管理局具体承办。为确保我市公共交通周及无车日活动取得良好效果,我市以“绿色交通·和谐桂林”为主题,自今年
6月份以来,先后推出公交优先
6大举措,即增加车辆、提高档次;新建车场、巩固基础;科学调整、完善线网;整治环境、确保安全;市区城乡、公交一体;创新管理、优化服务。在缓解城市交通拥堵上想办法、在净化城市交通环境上动脑筋、在提高公交服务质量上下功夫,城市既有公共交通软硬件设施,服务及环境又得到了明显改善。
市长张秀隆在启动仪式上讲话。他指出,城市公共交通作为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是城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基础。我市参与举办首届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周及无车日活动,是贯彻温家宝总理“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城市发展和交通发展的正确战略思想”重要批示精神的有效举措,是落实自治区党委书记刘奇葆“疏解老城、优化布局”重要指示的实际步骤,也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客观需要。
张秀隆指出,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科学编制城市公共交通发展规划,及时出台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政策措施,集中财力推进城市道路大规模改造,积极实施百条小街小巷改造工程,不断完善公交运营网络。到目前为止,市区拥有
54条公交线路、
706台公交车。公交车年营运里程
3700万公里,年客运总量近
2亿人次。这些都为我们这座城市的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提供了可靠的保证。然而,伴随着小汽车拥有量的快速增长,桂林市也和其他城市一样,市区道路交通拥堵现象日趋严重。有限的城市道路被越来越多的小汽车所占用。由于交通拥堵,公交车的平均车速逐年下降,目前每小时平均不到
10公里,已经低于自行车每小时平均
12公里的水平,公交出行的分担率不足
20%。
张秀隆市长代表市政府向全体市民郑重承诺,在首届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周及无车日活动期间,市政府将新开辟
4条公交线路,投放
63台新公交车辆,启用
1个新的公交车场,调整优化
3条公交线路,增加
2个公交
IC卡办卡服务网点。今后,市政府会根据实际情况,每年都要积极解决
1~
2个公共交通方面的问题,促进我市城市公共交通的优先发展。他号召全体市民,每一个单位、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公民要从现在做起,从选择出行方式做起,为加快可持续城市交通系统的建设与发展,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而共同奋斗。
市民代表谢彬在启动仪式上发言。她表示,作为一名在国际国内有着重要影响的旅游城市的居民,理应成为响应政府号召、树立绿色交通理念、落实节能减排方针、保护环境和家园的排头兵,桂林市民有责任作为绿色交通的拥护者,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实践者。
启动仪式后,我市企事业单位、学校和城市居民代表踊跃在印有“绿色交通,从我做起”的巨型横幅上签名,表达了以实际行动坚决支持政府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各项决策、共同参与建设现代化的山水宜居城市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