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没完成节能指标,有一个月我们工段160多人被罚了4.6万元,我是组长被罚了900多元。”太原钢铁(集团)公司(简称太钢)炼钢厂4号高炉炉前班组长祁虎栓说,“刚开始大家想不通,后来大家的观念慢慢转变过来了,‘省下的就是挣下的’,节能降耗不但能增加自己的收入,还能给企业和国家创造财富。”
2007年8月,祁虎栓所在的工段因为完成了节能指标,得到了12万元的节能奖励,祁虎栓则领到了700元奖金。
有奖有罚的能源经济责任制考核,是太钢推行能源三级管理的一个“缩影”。它将节能降耗与每位员工经济收入挂上了钩:能耗降了公司奖励,能耗超过指标则被罚款。这一激励政策,极大调动了各单位和全员节能降耗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太钢能源环保部部长郭俊才介绍说,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公司就成立了节能委员会,全面负责节能工作的监督管理,能源主管部门则负责全公司的日常节能管理,形成能源一级管理网;公司各二级单位设节能领导小组,由单位一把手任组长,下设能源管理员,组成了能源二级管理网;而工段、作业区设有兼职节能员,组成能源三级管理网。这样,从公司到班组,从领导到员工,太钢就建立起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三级能源管理网。
将能源指标纳入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是太钢落实节能目标责任制的主要手段。每年从8月开始,公司将来年的能源指标以责任制的方式层层分解,落实到二级厂、工段,与各单位的成本、收入挂钩,一级抓一级,逐级考核。
为使节能降耗有的放矢,太钢专门成立了对标管理办公室,能源对标指标是其重要部分。2006年,太钢设立公司级能源指标7项,厂级对标指标18项,2007年又确定了公司级指标10项,厂级指标18项。有了目标,看到差距,太钢便围绕关键指标组织力量攻关,推动节能技术和节能管理进步。目前,太钢能耗对标指标中的万元产值能耗指标,在全行业排名第一,另有四项指标进入行业前三名,其余指标均超过行业平均水平。
为加强能源管理,2005年,太钢出台并实施了《能源经济责任制》,作为能耗成本考核之外的又一节能激励机制。2005年和2006年,太钢累计发出节能奖2734万元,罚款120多万元,今年上半年奖励1388万余元,罚款200多万元。
如今,太钢能源三级管理网“管”出了节能减排的动力和成绩。2007年上半年,太钢的万元产值能耗(现价)由去年的1.05吨标煤/万元降为0.84吨标煤/万元,吨钢新水消耗由去年的6.49吨降为4.59吨,吨钢COD排放量由去年的0.12公斤下降为0.064公斤,吨钢粉尘排放量则由去年的0.705公斤降为0.468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