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岁尾,好消息不断传来1—11月份,全市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达到315天,其中一级天数65天,比去年同期增加12天。
1—11月份,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87.2亿元,占全年任务的105.6%,同比增长40.9%。
两组数字,让人感到振奋和欣慰:廊坊的发展不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是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同步进行的。
近年来,我市把节能减排作为刚性指标列入各级政府的目标责任,确定并实施了“调结构腾笼换鸟、上工程削减排放、严监管扶优汰劣”三大措施,目前100项减排工程已全面展开。今年上半年,全市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为1.77吨标准煤,同比下降4.51%。截至11月底,全市化学需氧量已完成削减4543.36吨;二氧化硫已完成削减8258吨。
市环保部门负责人介绍,市政府成立了节能减排小组,把这项工作纳入各级领导干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考核内容,明确了32项重点减排工程,制定了《廊坊市“十一五”期间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实施方案》,从抓好清洁生产、搞好节能审计、淘汰落后产能等方面入手,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增长方式转变。今后一个时期环保部门将重点实施“1225”工程,即实施100项重点减排工程,监控200家重点企业,强化20个乡镇、工业园区的环境监管,关停取缔500家污染企业。
立足当前,还需着眼长远。我市在2006年5月启动了生态市建设,今年8月,《廊坊市生态市建设规划》通过省级专家论证和市政府常务会审议,该规划的总体目标是到2015年达到国家生态市验收标准,力争建成全省第一个生态市。现在正围绕建设生态市实施“一市两城一带”(生态市,三河、霸州省级环保模范城,环京津优美小城镇带)创建活动,并取得了阶段成果。到目前,我市燕郊镇已建成国家级环境优美镇,香河县淑阳镇、霸州市霸州镇、文安县城关镇、大城县平舒镇通过省级环境优美镇验收,三河、霸州、香河、永清生态县(市)规划通过专家论证,廊坊开发区生态工业园规划已报省待论证。文安县通过了国家生态示范区验收。届时,优美的生态环境将会吸引更多的项目落户我市,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和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