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10多年前,我国政府就认识到必须改变高投入、高能耗、不符合环保要求的经济增长方式,也采取了一些重要措施。但这些年来,经济仍沿着粗放增长的惯性持续高速增长。原因是目前仍然存在的诸多体制上的问题,阻碍了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
首先是资源(尤其是能源)价格的市场化改革严重滞后。行政化的定价机制不可能迅速准确地反映资源的真实稀缺程度,其运行的结果不是过剩就是短缺。因此,必须在建立健全资源开采权付费制度的基础上,果断推进能源等主要资源商品的市场化改革。
其次是对市场竞争规则的监管松弛,政府部门不作为现象比较突出。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门没有严格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企业在安全生产、清洁生产、合法生产等涉及市场竞争的基本规则的环节加强监管,直接后果就是太多本应计入企业成本的因素没有计入,从而不真实地反映了企业利润水平增长,导致企业供给过多和能耗持续快速增长。
再次是扭曲的理念和经济政策导致第二产业占GDP的比例太高。我们必须破除对于工业和大企业的迷信,改变长期以来对工业和大企业的种种优惠措施和对服务业、中小企业的各种歧视性政策,对非正规就业采取更加宽容的态度。
最后,在全球资源商品价格持续快速上涨的阶段,有必要通过宏观调控大幅压缩某些地方政府高速增长的投资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