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每年消亡20个天然湖泊 未来何处取水

时间:2009-12-09 来源:新华网 作者:魏梦佳 沈翀

滇池水危机、太湖水危机、巢湖水危机……作为生产生活的重要水源地,湖泊这一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天然宝库”,在过去数十年间不堪重负,萎缩、污染严重。在过去的50年间,拥有近3000个天然湖泊的中国已减少了约1000个内陆湖泊,平均每年有20个天然湖泊消亡;过去的40年间,全国湖泊富营养化面积激增了约60倍。

水!水!水!日益严重的湖泊环境问题向我们敲响了警钟。

湖泊生态不堪重负危机重重

在11月2日到5日举行的13届世界湖泊大会议上,水利部部长陈雷坦承,在全球气候变化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下,我国湖泊水面萎缩、水体干涸、水质恶化等问题依然十分突出,湖泊管理与保护正面临四大严峻挑战。

陈雷说,目前我国湖泊萎缩退化形势严峻。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作用下,一些湖泊出现了水位持续下降、集水面积和蓄水量不断减小的现象,有的湖泊甚至干涸。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全国大于10平方公里湖泊中,干涸面积4326平方公里,萎缩减少面积9570平方公里,减少蓄水量516亿立方米。

据了解,素有“千湖之省”美誉的湖北省,现存湖泊面积为2438.6平方公里,只有上世纪50年代的34%。全省1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为217个,比上世纪50年代的522个减少了一大半。

湖泊生态功能严重退化。一些地区对湖泊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破坏了湖泊生态系统平衡,导致湖泊生物多样性锐减,湖区植被衰退,湖周土地沙化,湿地严重萎缩,湖泊系统急剧退化,严重威胁着周边地区生态安全。

湖泊水质恶化趋势尚未遏制,水体富营养化问题严重。一些湖泊出现水华暴发、水体缺氧等现象,不少湖泊水质已沦为五类或劣五类。在2007年调查统计的43个湖泊中,有27个湖泊处于富营养化状态,其中太湖、巢湖、滇池等12个湖泊处于重度富营养化状态。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副理事长、国际湖泊环境委员会委员金相灿介绍说,上世纪70年代,我国湖泊富营养化面积约为135平方公里,而随着近年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目前富营养化面积已达约8700平方公里,40年间激增了约60倍。

他说,过去湖泊富营养化主要以城市湖泊为主,面积都比较小。而2000年以后,太湖、巢湖、滇池等大型天然湖泊出现大面积水华,导致全国湖泊的富营养化面积急剧增加。目前发达地区的湖泊富营养化已经比较严重,大城市的中心湖泊及一些小湖泊已基本富营养化甚至重度富营养化。

以位于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的我国第三大淡水湖太湖为例,近20年来这里水体污染严重,上世纪80年代还是以二类水为主,到2000年以后水体已是五类至劣五类为主,水华占到总面积1/3。2007年5月太湖蓝藻积聚暴发,导致无锡地区自来水变臭,市民抢购饮用水。

污染容易治污难

面对日益迫近的水危机,近年来我国在治理一些“重症”湖泊上已投入巨资,地方政府也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治理辖区内湖泊,但由于我国湖泊水资源管理体制低效、忽视流域水污染的全过程控制、资金投入不够、缺乏公众参与等多方因素,湖泊治理依然收效甚微。

王浩院士认为,目前我国湖泊水污染与富营养化问题还未从根本上解决,其主要原因是湖泊流域水资源管理体制低效,缺少系统化和高效的湖泊流域水资源管理设计。

上一页 页码:[1 2 >>] 下一页 共2页

打印】 【网站论坛】 【字体: 】 【发表评论】 【关闭

微水会

第十六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推荐书籍


    《高浓度有机工业废水处理技术》
    作者:任南琪
    内容简介:

    《水的再生与回用》
    作者:【美】林宜狮
    内容简介:

合作邀请:010-8858538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