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资近千亿 三河三湖水仍浊

时间:2009-12-09 来源:香港文汇报 作者:古宁

审计署日前发布审计调查结果指出,内地“三河三湖”(淮河、辽河、海河;巢湖、太湖、滇池)水污染防治历经6年,投入资金910亿元,虽有一定成效,但整体水质依然较差─淮河、辽河为中度污染,海河49.2%的断面水质为劣五类,巢湖平均水质为五类,太湖、滇池平均水质仍为劣五类。公众对水污染的治理效果也并不满意。广州社情民意研究中心于近日开展的“珠三角地区环境状况公众评价调查”结果就表明,珠三角公众最不满“河流河涌污染”,有五成七的人认为“河流河涌污染”严重。

据介绍,从2001年至2007年,内地在“三河三湖”水污染治理上共投入910亿元,涉及8,201个项目。相关审计调查结果却显示,当前“三河三湖”整体水质依然较差,一些被污染的河湖段面只是没有继续恶化。

治理无起色 仅阻止恶化

有关人士表示,太湖曾是长三角上的一颗明珠,但随区域经济的发展,太湖周边上万家纺织印染、化工制造、食品加工等企业污染物排进太湖,造成太湖水质急剧下降,从上世纪80年代的二类水为主下降为当前的五类、劣五类。

此外,有“气吞吴楚千帆落,影动星河五夜来”之称的巢湖和有“九夏芙蓉,三春杨柳”之称的滇池,也面临同样的遭遇,它们在围网养鱼、围湖造田、建厂兴业的侵占之下,湖面萎缩、水质恶化。尽避经过多年的巨资治理,但当前,巢湖平均水质为五类,而滇池平均水质仍为劣五类。

除“三河三湖”的治理不见明显成效外,内地其他地区的水污染防治效果也不尽如人意。在珠三角也是如此,自上世纪80年代工业化兴起,珠江水网成了“黑水处处”。

珠江尽黑水 穗1天砸1亿

08年11月,广州市水务局官员向媒体坦称,尽避广州全面推进水环境治理已有10年,但广州市区河涌的水质始终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善。今年,广州更是开始一场浩大的治水工程,2009年至2010年6月底将投入486.15亿元治理污水和综合整治河涌,几乎是1天1亿元。

尽避如此,珠三角公众对水环境治理并不满意。广州社情民意研究中心于近日开展的“珠三角地区环境状况公众评价调查”显示,在水、大气、声、光、土壤五项主要环境指标中,认为“水环境”污染严重的比例最高,达43.0%。其中,认为“河流河涌污染”为“严重”的评价最为突出,高达57.1%。

打印】 【网站论坛】 【字体: 】 【发表评论】 【关闭

微水会

第十六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推荐书籍


    《高浓度有机工业废水处理技术》
    作者:任南琪
    内容简介:

    《水的再生与回用》
    作者:【美】林宜狮
    内容简介:

合作邀请:010-8858538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