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青海湖的卫星图片,它可能变成一个高原湖群。图片/NASA
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赛事环绕的青海湖是中国最大的咸水湖,也是中国最大的湖泊。关于它的生死存亡问题,也一直受到各方的关注。从2000年起,青海湖有过加速萎缩的记录。青海湖“身体状况”如何?“环青海湖”还能环多久?记者借这个话题,和专家一起,探讨一下中国湖泊的保护问题。
青海湖也有危险
青海湖的形成过程很有趣。距今20万-200万年前,这里是一个巨大的淡水湖泊,与黄河水系相通,湖水通过东南部的倒淌河泄入黄河。因此,它一度是个“外流湖”。距今13万年前,由于新构造运动,周围山地隆起。从上新世末,湖东部的日月山、野牛山迅速上升隆起,使原来注入黄河的倒淌河被堵塞,迫使它由东向西流入青海湖,由于外泄通道堵塞,青海湖遂演变成了内流湖。此后,由于水量蒸发,它由淡水湖逐渐变成咸水湖。
2000年,通过遥感卫星数据分析,青海湖的面积是4256多平方千米,估计湖水容积739亿立方米,最长约104千米,最宽处约62千米,最大水深38米。
据文献记载,自1908年以后的95年中,青海湖水位下降了约13米,湖面面积缩减了700多平方千米。又据青海水利部门测量数据,青海湖自1959年以来,平均水位每年下降12厘米,湖平面降低了3.5米。水位下降最快的2000年,1年内下降了21厘米。以这样的速度,青海湖年平均减少湖水4.36亿立方米,正在从单一的高原大湖分裂为“一大数小”的湖泊群。造成这一情况因素主要有气候变暖、人类活动加剧以及降雨量减少等,特别是在青海湖周边盲目开荒,破坏了注水河流的水源。据统计,由于水源补给河流大量减少,与上世纪80年代相比,入湖水量因此减少了60%。
湖泊早晚都会“死”
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于革表示,湖泊和人一样,也有一个“生老病死”的过程。湖泊萎缩是很正常的现象,所有湖泊都没法逃脱“死亡”的命运。
湖泊的“死因”主要有三种。首先是生物原因:湖泊中会生很多动植物,如果水量一定的话,需要吸取水分的动植物量的增加肯定会减少水量。同时,动植物的尸体也会造成湖底沉积,像红树林这样的植物也会吸附从河流来的泥沙,总体作用会造成湖泊变成沼泽,最后消失;其次是机械原因:从上游河流冲来的泥沙会逐渐沉积在湖底,把湖泊填满;再就是化学原因:水流会从流经的岩石中溶解盐分,如果流入的水量(泾流量)小于蒸发的水量,那么湖水中盐的浓度会越来越大,最终湖水干涸,湖区变成巨大的盐壳。
湖泊的生与死往往非常快速。比如冰川的融化会迅速形成冰川湖;海水暴涨之后会在陆地上形成潟湖;我们记忆很深的是因为山体滑坡阻塞河水形成的“堰塞湖”,这种现象在汶川大地震后曾经多次出现。而这些湖泊往往会很快被蒸发干,或者阻塞物消失之后湖水流失,或被洪水冲得无影无踪。
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中国水协)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镇水务发展战略国际研讨会指定网站 国际水协会中国委员会工作网站
全国中长期科技发展十六项专项之一、中国十六大中长期重点专项 - 中国水体污染防治重大专项发布网站
技术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48982号-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号城科会办公楼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权所有: 水世界-中国城镇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