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水污染治理必须实行群防群治

时间:2009-12-10 来源:中国环境报第2版 作者:曾晓东

四、切实依靠村乡镇基层组织及农民,从实解决太湖流域的面源污染。太湖流域的面源污染是很突出的,也是难以有效解决的。点源污染抓企业是有抓手的。面源污染的特点是:广而分散、自由式排放、潜在污染、渗透式排出。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出路是依靠农民、组织农民、由农民解决自己身边的环境问题,也是解决面源污染问题。其办法如下:

1.农村生活垃圾要实行户收集、村集中、镇转运、县市集中处理。

2.农村生活污水根据村民居住的集中和分散,实行集中收集入管网和一家一户分散式处理两种形式。地方政府分阶段建立管网,由第三方运营管理,政府补贴等办法,从源头把住入湖水质关。

3.指导农民科学种田。既要推动农业高产,又要科学使用农药化肥和有机肥、农家肥,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及水体中高磷高氮污染;加强养殖业的专家指导和有关政策规定,如沿湖周边实行禁养、限养、指定地点养殖等。

4.建立清淤回田补贴、奖励政策,组织农民在农闲季节清淤回田。太湖流域的河道环境质量差、污染严重。尤其是水池塘、水河沟形成淤泥化、沼泽化、蓝藻化、黑臭化,影响太湖水质。这些治理光靠政府是不够的,要号召和组织农民治好身边的环境,鼓励百姓在农闲或秋冬季节实行清淤回田,政府补贴和奖励,充分调动农民治理农村环境的积极性,建设美好家园。

五、太湖流域的企业实行挂牌制度,便于社会公众监督。企业挂牌登记按颜色分绿、橙、黄、红、黑5个等级,即优、良、达标、限期治理和关闭。通过挂牌,便于社会和公众知情和监督,同时也让企业领导和职员一目了然,知道自己在污染治理中所处的位置,明确自己的责任,增加对自己的压力。企业挂牌采取升降制度,公开评定,定期公布。如果企业造成了严重污染要在新闻媒体上公开向社会道歉,实行道歉制度;严重污染的企业要实行重罚制度;构成严重污染罪的要依法追究企业的刑事责任。

六、采取综合方法治理“五源”,即面源、点源、内源、水源、来源。太湖治理既要群防群治,也要采取综合方法治理。在治污截流治理的同时,还应采取物理、化学、生物、机械等多种方法;采取部分或全部湖泊休养生息,恢复生机;在沿湖周边建立林地防护带、湿地防护带、生态治理净化带,对水质进行过滤、吸收、沉淀、净化,减少污水进入湖体;对湖底淤泥厚积并污染严重的也得分期分批清淤疏浚。

七、建立太湖水环境信息定期发布制度。把治理目标、任务及达标情况,定期报告社会公众,号召全社会公众关心、参与、监督太湖污染防治工作,并积极献计献策。把太湖的水看成自家的水,把太湖的治理看成自己的事,把太湖环境看成太湖人民的环境和生存发展的根本。共同把太湖的环境治理好、保护好、发展好。

八、建立太湖水环境研究院。治理太湖既要靠防治,更需要靠科技,实行科技治太。在太湖污染防治的研究上既有成功的一面,也有不足之处。主要是3个问题:一是停留在一般水平的重复研究;二是重基础研究,结合实际研究不足;三是缺乏引进国际先进水环境研究成果,目前治理太湖学科研究仍然滞后。

为加强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的科学攻关,推动取得突破性进展,应尽快成立太湖水环境研究院,围绕太湖面临的水环境、水生态、水污染和太湖自身特点等问题,整合太湖研究力量,引进国内外治水、治藻等先进技术和相关人才,加强对太湖水污染的治理研究、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从实际出发提出解决的办法和措施,推进太湖的水污染防治工作,改善太湖流域的水环境,并指导其他湖泊的污染防治工作。

作者系中华环保联合会副主席兼秘书长

上一页 页码:[<< 1 2 ] 下一页 共2页

打印】 【网站论坛】 【字体: 】 【发表评论】 【关闭

微水会

第十六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推荐书籍


    《高浓度有机工业废水处理技术》
    作者:任南琪
    内容简介:

    《水的再生与回用》
    作者:【美】林宜狮
    内容简介:

合作邀请:010-8858538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