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兮归来——一个湖泊的重生

时间:2009-12-14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作者:白波

在通过调度恢复东居延海水面的同时,黑河管理局按照黄委部署,确立了“充分利用大自然自我修复能力,辅以必要的人工措施,恢复与重建东居延海及周边生态系统”的工作目标,形成了“长远打算、多方联动、分步实施、综合治理”的工作思路,开展了人工植树种草的尝试,组织编制了东居延海生态修复工程可研任务书,以期逐步恢复东居延海的生态功能,保持河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2008年,黄委李国英主任在全河工作会议上指出,黑河以东居延海进水为标志的初级阶段的水调目标已经实现,今后一个时期,黑河水资源管理与调度的方向和目标应是通过多种措施,维持和改善下游及尾闾生态系统。黑河管理局认真贯彻黄委工作部署,编制了《黑河生态水量调度方案》,着重构建了下游生态水量调度的指标体系,提出了狼心山断面径流过程及断面水量配置指标、地下水位指标、东居延海水量指标等,并据此制定了各时段的生态水量调度计划。2008、2009年积极开展了生态水量调度探索与实践,力图通过优化调度方式、提高调度精度来继续改善尾闾湖泊和绿洲生态。首先,加大了春季调水的协调力度,利用冬春雨雪较多,墒情较好的有利条件,压缩灌溉周期、控制平原水库蓄水,提高下游春季生态用水保障程度;充分利用春季融冰和开河水量,扩大林草地灌溉面积,春季即输水入东居延海;加强了对额济纳绿洲生态用水管理,要求有关水行政主管部门根据狼心山断面来水情况,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制定额济纳绿洲生态用水计划,实现按计划配水。

一系列的创新举措收到了良好的成效,到今年的8月20日,东居延海已经实现了连续5年不干涸,通过调度进入湖泊的水量已累计达3.79亿立方米。湖区重现鸟鸣鱼跃的动人景象,湖滨土壤含水量增加、地下水位升幅明显,周边林草地面积达7.5万亩,生态功能初步显现。随着尾闾湖泊生态的改善,东河、西河地区地下水位普遍回升,沙漠不断进逼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局部地区小气候有所改善。经历了生态劫难的东居延海和黑河下游绿洲,正脱胎换骨、走向新生。

居延海—— 一篇仍待续写的传奇

“东居延海的恢复是一次生命的希望,还是一次短暂的安慰”?“东居延海的恢复会成为历史长河中可有可无的一张快照吗”?关注黑河和东居延海的人们常常这么发问。这些疑问和担忧并不多余。因为东居延海连年不干涸并不意味黑河下游生态危机的解除,更为严峻的考验已经摆在人们面前。流域近期治理实施完毕,水量调度效果缺乏后续治理措施的巩固,常规调度措施已经发挥到了极致,一些矛盾和问题可能会重新变得尖锐;黑河水量调度无控制、无预报的状态仍在延续,难以满足生态水量调度对调度精度的要求。从观念上看,流域各方从不同的立场和角度出发,对向尾闾调水也有着不同的认识,甚至有人主张放弃东居延海。

黑河管理局副局长、总工程师乔西现介绍说,单从经济上来衡量,调水入东居延海可能远不如用这些水量发展灌溉农业、种些经济作物来得直接和实惠,但东居延海是黑河生态系统重要的物质和能量交换场所,是野生动植物繁衍生息的家园,是稳定下游绿洲生态的一个重要砝码,东居延海不干涸是维持黑河生命健康所必需的,是为流域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所作的储存,如果把这些水量吃干喝净,无疑于寅吃卯粮,欠下了大自然的债。从历史上看,在干旱缺水地区,一个大的湖泊的衰亡通常伴随着沉重的生态灾难,远有随罗布泊的游移而湮灭的楼兰文明,近有随青土湖消失而不断退化的民勤绿洲,前车之覆,后车之鉴,我们不能再犯同样的错误。

谈及今后,乔西现说,今年5月水利部以部长令形式颁布的《黑河干流水量调度管理办法》,确立了黑河干流水量调度的管理体制,健全了水量调度责任制,对进一步搞好黑河水量调度、确保调水入东居延海作出了明确规定。流域管理机构将按照《办法》要求,不断创新调度模式,继续开展生态水量调度探索与实践,深入开展下游绿洲生态需水研究,逐步建立流域生态监测系统,选择更为合适的时机向下游和东居延海补水,推动东居延海生态修复工程立项实施,为尾闾湖泊和下游绿洲生态的持续改善创造条件。同时,流域管理机构将积极推动黄藏寺水利枢纽等重点项目前期工作,改变无控制调度局面,为黑河工作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在这篇文章即将成稿之即,黑河管理局又一批工作人员奔赴调水一线,协调、督促向下游及尾闾输水。据悉,由于上游来水过程不利,中游旱情严重,今年的水量调度形势异常严峻。

诚然,东居延海及黑河下游生态的恢复和重建依然是征程漫漫。再谱“绿色颂歌”、续写内陆河调水传奇,需要强有力的技术和工程手段,更需要人们保持“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的清醒和节制。毕竟,黑河(当然也包括东居延海),不仅属于人类,也属于流域内的万千生灵,不仅属于现在,也属于历史和未来。

上一页 页码:[<< 1 2 ] 下一页 共2页

打印】 【网站论坛】 【字体: 】 【发表评论】 【关闭

微水会

第十六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推荐书籍


    《高浓度有机工业废水处理技术》
    作者:任南琪
    内容简介:

    《水的再生与回用》
    作者:【美】林宜狮
    内容简介:

合作邀请:010-8858538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