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6日,山西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如期召开,孟学农以山西省代省长身份做政府工作报告。节能减排、环保治污占据了报告的中心位置。
这是孟学农主政山西4个月来对其施政理念的一次系统表达。“推行排污权交易,探索实施节能指标交易制度”将成为本届政府2008年的一项重要工作。
“排污企业要么自己治污,要么交纳治污所需的全部费用,由政府组织治理,”孟说,必须按照“谁污染、谁治理,谁污染、谁付费”的原则,用彻底的经济办法变企业被动治污为主动治污。
山西城市退出“十大污染城市”
山西是污染大省,但去年治污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成绩。最有代表性的是:太原、大同、阳泉、长治、临汾等5个国家考核的重点污染城市,摘掉了污染“黑帽子”。
国家环境监测总站对113个重点城市的监测数据表明,2007年,山西长治由倒数第47位前移至倒数第76位,前移了29位;大同由倒数第3前移至倒数第18位,前移了15位;临汾由倒数第2位前移至倒数第13位,前移了11位;阳泉也由倒数第8前移至倒数第10位,只有太原由倒数第12下滑到倒数第11位。
“全国十大污染城市中,终于看不到山西的名字了。”山西省环保局长刘向东说。山西11个地级市除太原以外,均提前三年完成了“十一五”空气质量改善目标。
去年,山西省政府曾经发文,空气污染退出前5名的城市奖励100万元,退出前10名的奖励200万元,阳泉市因此第一个捧得100万元大奖。
“文件已经有了,现在就看怎么执行。”刘向东说,环保局已经上报省政府,建议其它地级市均参照执行。根据这个方案,除太原、朔州和晋城三市,其它城市均在获奖之列。
1月10日,孟学农在这份报告上批示:初战告捷,应再接再厉,务求今年要新成效。而在人大会上,他再次强调,今年尤其要重点推进省城太原的治污工作。
太原治污的一项重要举措就是着手搬迁太原化工。太化等污染企业占了太原污染源的一半以上,太原市多次呼吁搬迁,刘向东说,“在全省人大会上布置污染企业的搬迁,这还是第一次。”
据刘透露,目前,太化已经在忻州找好了搬迁地,年内很有可能动迁。
在去年一年中,山西关闭了4800个污染企业,直接损失GDP108亿,但山西全年GDP达到5600亿,增长了13.6%。刘认为,关停小企业、高耗能的污染企业,为大企业腾出了资源、运力和资金,这是山西在大力度治污之年GDP不降反升的一个重要原因。
刘向东在解读本届山西政府的施政纲领时说,2008年很有可能成为山西的“治污年”。
排污权交易,关键是找卖家
试点排污权交易,就是在这个背景下推出的新举措。刘向东说,14日省委常委会为此专门做了研究,责成环保局尽快拿出方案。
“昨天刚给我们安排的任务,方案正在制订中。”省环保局污控处处长刘西丹说,初步方案可以在春节前出来,但需要提交发改委、财政厅进一步讨论。
此前,环保局刚刚完成山西全省119个县(市、区)中114个县的环境容量测算。“75%的县(市、区)环境容量都超了,发展经济已经没有容量了。”刘向东说,这些地方经济要继续发展,必须相互调剂,花钱购买落后地区、未污染地区的排污指标。
孟学农在山西调研所了解的情况是,山西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均居全国前列,单位面积上承担的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55倍和1.78倍;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电耗和每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均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节能减排作为一项硬性约束指标,是地方党委和政府向中央立下的军令状。面对严峻的形势,孟表示,要综合运用一切手段,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确保完成这一事关山西对外形象和投资环境的大事。
三年前,山西的太原、大同和阳泉三个城市已经国家批准试点排污权交易,但一直没有推行开来。今年,孟学农下决心要在全省推行。
交易项目将集中在二氧化硫和粉尘这两大污染源。据记者了解,一个30-60万千瓦的火力发电厂,每年二氧化硫排放约2000吨,购买这个排污权的费用高达数千万元。
“山西很多企业都拿着钱排队买排污权,目前最大的问题是找卖家。”刘向东说,前不久,山西吕梁市长董洪运带了1个亿的资金找到国家环保总局,想购买3000吨二氧化硫的排污权,但是市面上没有卖家。
“我们将借鉴国际碳汇交易的机制,先行试点二氧化硫的排污权交易。”刘说。按照他的设想,政府负责搭建平台,为企业寻找交易主体,先在省内各县区、城市之间进行交易,时机成熟以后再探索跨省交易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