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污水处理工程建设市场投资空间超1000亿
上图左侧数据体现了以上新闻背后所揭示的市场变化情况。从左侧图表可以看出,我国城市新建污水处理规模从2011年到2015年呈逐年上涨趋势,但到2016年实际上是下降的。即使考虑到年度剩下的三个月,按比例估算,依然低于2015年的规模数。
污水处理规模真的下降了?其实不然,我们要看到更多的影响因素。左侧数据展示的是单体污水项目的规模。
从右图可以看出,其实整体污水处理规模依然是增量的。但是要注意一点,随着效果时代水环境综合服务项目的市场需求释放,单体污水项目被打包进整体综合服务项目中,(如上面图右),被投资商甚至像中建、中铁建等这样的外来“野蛮人”所关注。这是行业企业需要关注的现象之一。
接下来,我们具体看城镇污水在建规模的分布。从下图可以看出,上海可谓一支独秀,达到95万吨/日的规模,其次是湖南(37.7万吨/日)、重庆(28.5万吨/日)。
在“十二五”规划中强调,城镇污水厂提标改造规模为522万吨/日,但是到2015年,实际完成的城镇污水厂提标改造规模是254万吨/日。如果按照“水十条”的规定测算,就意味着在2016、2017两年期间,城镇污水处理提标改造规模为2256万吨/日。
为了完成要求,政策提出了一些很苛刻的指标,这些指标无疑是对污水处理厂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也提高了污水处理厂的运营成本。这既是商机也是压力,在这样的背景下,首先要做到达标。
上图是具体的计算过程,敏感区污水处理能力大约为8204万吨/日,其中,有36%达到一级B、45%达到一级A、19%达到二、三级,加上从一级B到一级A,从二、三级到一级A,大约需要430亿左右。所以可以预计“十三五”期间,污水处理工程建设市场投资空间超1000亿。
“十三五”污泥工程建设市场投资空间约350亿
污泥是个老话题,虽然处理的比较晚,但是还是取得了很多进展。实际上从下图数据来看,我国近几年的污泥无害化建设,呈现了加速发展的势头。从2011年的172万吨/年到2015年的520万吨/年。
全国各个城市的污泥无害化处理率统计,上图是各省的污泥无害化处理率比例,平均值在32%左右。实际上,还有68%的污泥处理市场有待开发。
行业面临的4大热点难点问题
排放监管趋严,运营风险提高。国务院相关报告,将污水处理作为水行业重点排查对象,原来通过在线监测的模式也许会有一定的调整,或者更科学的安排。中国环境报日前报道了“云南省12家垃圾焚烧发电企业7家环境违法,全被约谈”的新闻,包括一些上市公司都在其中。不仅是垃圾焚烧发电厂,污水处理厂这两年被通报的也很多,所以国务院、环保部、地方政府出台了更严的要求。可以看到近年这么多企业不断的被通报,甚至被罚款,监管力度正不断加大。
运营费用逐年增加。在全国范围内统计管网护养费用呈逐年升高趋势,管网总长度已经从2010年的369564万公里增加到2015年的539822万公里,而管网护养费用则由2010年的59830万元增涨为2015年的331687万元。虽然排水管网的长度逐年增加,而管网的运行费用也逐年升高,但对比可发现,管网养护费用的增长率远高于管网长度的增长率。也就是说,现在行业不仅仅面临着更严格的环保监管,还要面临前期管网建设粗放所带来的各种各样问题,让排水公司在管网维护带来越来越沉重的负担。
污水处理能耗的问题。目前按照全国统计的数据来看,能耗好像很低,但怀疑这个能耗里面有好多问题:管网配套不及时导致进水不足、南方管网质量不高带来的进水浓度偏低和监管不严所导致的运营偷排可能都是原因,这些在未来的纠正中都会变成增加的成本。从上图还可以看出,提标改造后,污水处理厂的能耗是增加的,目前各省的污水处理厂电耗如上所示,平均电耗为0.32Kwh/立方米,据此看,目前我国污水处理厂达到一级A标准,平均电耗为0.66Kwh/立方米。所以,在提标改造完成之前,污水处理厂的电耗还会有一定幅度的提升。
邻避问题。伴随着环保监管要求的提高,标志着行业迎来巨大的开发机会。这两年,随着城市的扩张,城镇化的发展,污水方面老百姓的投诉也时有发生,包括臭气、噪音,以及选址等等都在产生一些问题,这也是一些典型的事件,对我们这些污水运营企业带来了类似垃圾焚烧企业一样的困扰。
除此之外,低价问题,仍然是困扰行业发展的问题之一。去年很高兴看到,发改委、财政部、住建部三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制定和调整污水处理收费标准等有关问题的通知》,就合理制定和调整污水处理费问题作出了明确规定。但跟踪各地的污水处理费价格的上涨情况发现,污水处理费调价迟缓。
还有其他问题,比如供大于求、同质化竞争等。
(有删改)
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中国水协)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镇水务发展战略国际研讨会指定网站 国际水协会中国委员会工作网站
全国中长期科技发展十六项专项之一、中国十六大中长期重点专项 - 中国水体污染防治重大专项发布网站
技术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48982号-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号城科会办公楼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权所有: 水世界-中国城镇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