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热点专题 >> 事件专题 >> 透过两会看水务 >> 投资与建设 >> 

900亿污水投资新方案:从立项后分钱到分钱后立项

时间:2009-04-02 来源:21世纪经济 作者:

县城污水处理难题

新获批的800座污水厂大部分为县城污水厂。目前,全国已建成的1400座污水厂中,约有一半在“晒太阳”。这些污水厂集中在城市,污水处理费征缴等条件比县城要好得多。这位业内专家担心,如果在全国实现“县县有污水厂”,则全国污水厂规模会超过1万座,这些污水厂的后续运营问题该怎么办?

在污水处理费收缴情况相对理想的山东省,其已建成的151座污水处理厂中有42座运营负荷低于75%。根据中国水网的研究,2007年全国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平均利用率仅为60.32%。

“从目前国家政策看,新一轮环境投资重点将投在县城及中小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上。但这些地方一般规模较小并且过于分散,一般中小城镇的污水日处理量只有5000-6000吨左右,如果选用常规处理工艺则处理成本较高,为将来的正常运营带来难题。”工商联环境商会的有关负责人说,为数众多的中小城镇污水处理收费机制还没有建立,难以正常运营发挥治污功能。

工商联呼吁事业单位退出竞争

“应该改革环境产业补贴办法,由投资环节补贴改为消费环节补贴。”今年“两会”上,工商联环境商会做了一份“大会发言”,呼吁加快环境产业化,改革投资模式。

代表工商联环境商会发言的傅涛建议,目前集中在设备制造环节的税收优惠政策向环境治理服务环节转移,环境设施运营企业的营业税、土地使用税、房产税、所得税等建议进行明确而适当的减免或免收,同时适当降低环境设施的土地和用电费用。这些减免可以降低服务价格。

这份“大会发言”中表示,目前的环境设施基本停留在当地企业分散经营方式上,市场份额最大的公司所运营的项目数量也不超过30个,全国1500个污水处理厂和几百个垃圾处理厂,分散在近千个运营主体之中。

“由于服务标准的缺乏和监管的缺位,垃圾处理的服务费出现了从40元/吨到300元/吨的巨大反差。”这份“大会发言”里如是说到。

“一方面水价等资源价格过低,不能反映其真实的稀缺程度,另一方面政府不考虑建成企业的运营效益,还在大规模补贴投资,建设更多的污水厂,其运营效益必然会出问题。”傅涛说。

上述工商联环境商会负责人说,政府所属的事业单位等非市场主体应该彻底从建设运营主体中退出。建议将有限的国债资金集中投向污水处理管网、农村环境设施等市场机制不能覆盖的领域,与市场资金形成有机的补充。

除了加强配套管网建设外,工商联环境商会还建议采取多元化的污水处理模式来解决县域污水治理问题。

上述“大会发言”中说道,对于市政环境基础设施,政府能够出资的,鼓励采取DBO(设计-建设-运营)的建设模式;政府资金困难的,采用BOT(建设-运营-移交)建设模式,选择专业化企业进行经营。对于已经建成的环境设施,优先采用委托经营的模式;对于资金困难的政府,可以将已经建成的环境设施,以TOT(移交-运营-移交)模式在一定时期内转让经营权,特许期结束后要将设施无偿交还给政府。

上一页 页码:[<< 1 2 ] 下一页 共2页

打印】 【网站论坛】 【字体: 】 【发表评论】 【关闭

微水会

第十六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推荐书籍


    《高浓度有机工业废水处理技术》
    作者:任南琪
    内容简介:

    《水的再生与回用》
    作者:【美】林宜狮
    内容简介:

合作邀请:010-8858538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