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热点专题 >> 事件专题 >> 透过两会看水务 >> 投资与建设 >> 

900亿污水投资新方案:从立项后分钱到分钱后立项

时间:2009-04-02 来源:21世纪经济 作者:

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独家获悉,对于地方污水处理厂投资热,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国家发改委就2009-2010年中央财政投资污水处理行业的900亿元分配方法进行调整,改变过去由地方政府向发改委和建设部申报项目的作法,拟将900亿元资金全部先行分配到各省,由各省根据分配到的资金和配套资金申报项目,然后由发改委等部门批准。

“2009年已分配下去110亿元,全部资金拟采取这个方式进行分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一位司级官员透露,这种“做鞋给地方政府穿”的作法创新了中央财政资金分配方式,可以有效防止地方政府“跑部钱进”。

一位不愿具名的专家担心,“做鞋理论”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西部地区人口、GDP等方面都不占优势,却又恰恰是需要中央投资比例比较大的地方。

这将考验资金管理部门的智慧。

“做鞋理论”

上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人士解释,原来让地方政府来中央申领“鞋”,大家都拼命要大号鞋,回去穿上未必合适,还容易造成浪费。如今,中央把“布”给地方,让他们自己做“鞋”。不管你想做多大的“鞋”,中央的“布”就这么多。

而中央财政资金的分配依据是地方政府的GDP、节能减排成效、已建成污水厂的运营情况、人口规模等指标。根据这些指标,中央财政将投资于污水处理行业的资金直接切块下达给各省。然后,各省根据自己的资金配套能力,按照中央财政下达资金和地方配套资金的总盘子,进行申报项目,最后报发改委和建设部进行核准。

按照这种新的分配方式,今年已经有110亿元资金下达到各省。而按照“4万亿”投资的总体思路。2009-2010年,中央财政用于污水处理投资的总投资规模将在900亿元。

虽然总资金盘子没有减少,但是改变了资金分配方式后,地方政府对污水处理项目申报的热情有所下降。上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人士说,此前地方政府多报项目是为了多申报中央财政投资。现在,中央财政投资总盘子先放在那里,地方政府自己量体裁衣的情况下,申报项目越多,意味着地方配套资金越多。

在“4万亿投资计划”下达的前5天,地方政府向建设部和国家发改委申报了500座污水厂。获批项目总数接近800座。

按照节能减排“十一五”计划的要求,到“十一五”期末全国重点城市污水处理率要达到80%,一般城市要达到70%,县城要达到60%。

“按照目前的污水厂建设速度,到2010年末,我国建成3000座污水厂都没问题,加上银行贷款,污水处理行业投资会在2800-3000亿元。”清华大学环境系水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傅涛说,为了完成节能减排工作,各地都将建设县城污水厂作为重点目标。

工商联环境商会提供的一份今年“两会”上其名为“进一步加快完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运营机制的提案”中表示,工商联环境商会调研发现,很多地方政府现在对民营资金进入采取拒绝态度,原因就是他们正在申报中央投资污水处理项目,这对民间投资产生了挤出效应。

对于新资金分配方法,多位业内人士表示,无论怎样的资金分配机制,都要警惕其中可能存在的寻租空间。

上一页 页码:[1 2 >>] 下一页 共2页

打印】 【网站论坛】 【字体: 】 【发表评论】 【关闭

微水会

第十六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推荐书籍


    《高浓度有机工业废水处理技术》
    作者:任南琪
    内容简介:

    《水的再生与回用》
    作者:【美】林宜狮
    内容简介:

合作邀请:010-8858538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