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之水 发展之水

上海世博会场馆——世界水理事会馆

更好的水、更好的城市。世界水理事会馆将探讨水资源如何能创造更美好城市、更美好生活,展示成功的、有创意的城市水资源利用案例。展馆将从各方面诠释“生命之水,发展之水”的展馆主题,将“河流”汇聚成“海洋”,并串成一条线索加以展示。         
   展区的“孩童角”介绍关于水的挑战和解决方式,儿童有机会参与亲自动手的互动环节,学习关于水的知识。展馆以一系列的主题活动,聚集不同区域面对的不同挑战,比如资源灾害、联合国千年发展计划、资金短缺、气候变化等。                         [详细]

上海世博诠释水元素对美好城市生活的意义

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上海世博会在很多地方都阐释了“水元素”对美好城市生活的重要意义。

世界水理事会馆负责人格尔?博格坎普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其实一个城市水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城市的生活质量。

世界水理事会馆位于国际组织联合馆内,内设“迷你”电影院,互联网角,儿童角等,最特别的是馆的地板上绘有一座城市,一条蓝色的河流从城市中穿流而过。

世博建筑唱响环保节能 循环水降温太阳能照明

据了解,很多世博建筑都建在黄浦江边,充分利用黄浦江水冷却空调系统,为这些场馆循环降温。此外,利用屋面雨水收集系统回收雨水,以带走建筑物上的热量,白天甚至无需使用大功率空调。

据悉,这样做的目的一是便于通风,又能把阳光引到屋中来;二是能让身在异乡的参观者融入到上海人的生活中,使之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

世博与行业:水处理成众多城市展示主题

最佳城市体验区可以说是本次世博的一大特色展示区。很多国家的城市纷纷拿出城市规划案例前来展示。城市案例馆没有国家馆那么豪华,也没有太多的噱头可以用来宣传。但是如果你只有一天的时间,不妨将细细体会各个城市馆的展示。

在众多的城市展示案例中,发现水处理的展示纷纷成为主题。

世博杂谈:

埃菲尔铁塔的身世之谜

众所周知,埃菲尔铁塔是巴黎的城市地标之一,但你是否知道,它的建造缘起于1889年巴黎世界博览会?它是19世纪末期现代主义思潮在建筑领域的反映,也曾经是载入城市发展史册的世界最高建筑。              [详细]

“热狗”来源新说法

1904年美国圣路易斯世博会上,一位卖德国腊肠的小摊贩偶然地用面包夹着香肠叫卖,想不到这种新鲜吃法非常受欢迎。人们把这种可爱的面包夹香肠称为“热狗”(Hot Dog)。“热狗”随即成为一种时尚,在美国甚至全世界流行开来。              [详细]

冰激淋诞生于世博

1958年世博会展期正值盛夏,来自美国的软冰激淋得到了众多游客的青睐。软冰淇淋是保存在冷藏条件下的、现制现卖的新鲜冰淇淋,很多欧洲游客是第一次品尝这种夏季清凉食品。比利时最著名的一个巧克力品牌则为那届世博会专门设计了产品包装,加上了EXPO与58等字样。这既应……              [详细]

图析世博

世博成都馆

中国2010———活水公园的开工仪式在上海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北部区块正式举行。据介绍,成都市参加2010上海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的案例名称是“活水公园”,其园内有水池、植被等,将向人们展示自然界内水遭到污染后一步步逐渐净化成可以饮用的水的过程。案例主题是“活水文化,让生活更美好”。

成都案例馆"活水公园":会呼吸的世博"湿地"

今天是世博园区试运行的最后一天,逾十万游客的造访让细雨中的世博园“热气腾腾”。记者注意到,大多数游客在“选馆”上从容多了,有些游客将参观中国馆、日本馆等热门选项的时间排到了九月,“转战”客流压力相对小得多的城市最佳实践区。

世博游客叹神奇 成都缩小版活水公园赚足人气

清澈的河水在身边缓缓流动,走在鹅卵石铺砌的小路上,步移景异之间,眼睛和心灵获得一种异样的惊喜。记者面前的这个“活水公园”一景一物是如此熟悉,仿佛置身于千里之外的成都。

成都馆:为有源头活水来 日处理污水300吨

当你在世博园里走累了,经过这里,就会感到一股清新的风夹带着水汽迎面吹来。拾阶而入,竟是一派水清花香。这并不是一块特意设计的湿地,而是位于世博园浦西E片区的城市最佳实践区成都案例―――成都活水公园。

世博湖北馆

展馆外形以古篆书“水”字为原型,以水流动的形状轨迹作为造型主线,点缀以湖北特有的符号——“楚凤云翔”凤凰纹饰,将凤凰展翅的姿态与整个展馆融为一体。整个中国馆内,它是唯一的流线型钢结构展馆,堪称是世博园里“最酷的钢结构工程”。

看世博:世博湖北馆 千湖之省演绎“水故事”

经过了三个多月的紧张建设,上海世博会湖北馆于已正式开馆。“以水为媒”的湖北馆,为我们勾勒出一个灵动流畅的展示空间,缔造出“千年荆楚”壮大辽阔的城市公园画卷。下面就让我们的记者带您先睹为快。

世博湖北馆:打造人水和谐的"东方威尼斯"

主题为“江湖连通城市公园”的上海世博会湖北馆4月20日开始试运行,并于5月1日正式面向游客开放。记者从湖北省世博办了解到,试运行期间,湖北馆吸引了数万名观众前来参观,日参观量一度攀升近两万人次。

以水为魂的水城世界——湖北馆

湖北馆是位于中国馆省区市馆内,占地是600平米,湖北馆展示的主题是江湖连通城市公园,湖北省为什么展现这样的主题,是当时考虑湖北应该说是一个千湖之省有丰富的水资源,我们展示了这个主题,一个是和世博会的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样一个主题相符合。

世博瑞士馆

红色的帷幕、绿色的屋顶、能够俯瞰地面全貌的空中缆车以及独特的外观设计,开园首日,瑞士馆便不负众望地名列最受欢迎的十大展馆之中。素有“欧洲花园”之称的瑞士,在本届世博会中推出的主题是“城市和乡村的互动”,并在其场馆建设和内容设置上始终秉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瑞士三座城市:带来治水经验 共谋瑞中合作

水是生命之源。围绕“改善水质,让城市生活更美好”的主题,位于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的“巴塞尔-日内瓦-苏黎世城市馆”向参观者展示了清洁水源与高质量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

瑞士馆馆长畅谈“泉水”:水是城市的骄傲

这几天,济南市修建泉水浴场的事情成了市民关注的焦点。不少市民认为济南泉水的利用和泉水浴场的发展,可以借鉴一下其他城市的经验和做法。昨天,针对“泉水浴场”、“市民如何亲水”等问题,记者专门连线采访了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瑞士三城市馆”馆长……

瑞士城市馆开幕 精彩活动吸引世博游客

近日,以巴塞尔、日内瓦、苏黎世三城的水管理案例为特色的瑞士城市联合馆正式开馆。据悉,世博期间这里将上演一系列精彩纷呈的带有瑞士文化特色的演出和充满趣味的活动。

世博鹿特丹馆

鹿特丹案例馆以海蓝色作为主题色,远远望去象一泓海水。

蓝色的布景灯下,人与水相伴相生的生活在一个400平方米的空间内展开。

无数水滴时而用中文,时而用英文排列成“鹿特丹水城”字样……中央水广场的这一场“水戏”用心良苦地诠释着鹿特丹人对水的一腔尊重。

杭州与鹿特丹案例馆——关于水的对话

亲水、用水、悟水——上海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内,杭州和鹿特丹,一场关于水的对话交流在这两座城市的案例馆间展开。借着江河湖海,沟通人与自然的灵犀;运用文明智慧,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她们探寻的共同目标。

鹿特丹馆似碧海蓝天 巧集雨水供展馆循环利用

鹿特丹案例馆的水广场中央是一个长方形水池,通过沟渠与另一个环形水池相连,当“雨水”落入长方形水池后,会通过排水道迅速流入地下,无论馆内“雨”有多大,游客的脚也不会湿。而这些雨水通过管道收集,在展馆内循环利用。

实践区呈治水案例 鹿特丹水广场不怕骤雨袭击

走进鹿特丹案例馆时,或许你正遇上艳阳高照的晴朗天气,可没过一会儿,阳光逐渐被乌云遮住,随即而来的是电闪雷鸣和倾盆大雨。这就是鹿特丹的真实天气,一天之内甚至会出现各种天气变化。

世博访谈

瑞士馆馆长畅谈“泉水”:水是城市的骄傲

这几天,济南市修建泉水浴场的事情成了市民关注的焦点。不少市民认为济南泉水的利用和泉水浴场的发展,可以借鉴一下其他城市的经验和做法。昨天,针对“泉水浴场”、“市民如何亲水”等问题,记者专门连线采访了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瑞士三城市馆”馆长赵杨巧贤,曾经来过济南的她,高兴地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她认为,建泉水浴场,政府要投资维护,确保这是一个良性循环,这非常重要。                                              

记者:您好,很高兴您能抽出时间接受采访。“城市最佳实践区”带来了很多城市成功经验,而瑞士的三个主要城市——巴塞尔、日内瓦和苏黎世联合参展更是其中的亮点,咱们的主题是什么?                              


大阪馆馆长:用法律为污水治理保驾护航

5月2日上午,记者在城市最佳实践区采访到大阪馆馆长永井隆裕,他表示虽然大阪也经历过水环境被污染的时期,但由于政府超前制定了关于环境保护的法律,结合当地企业和民众的力量,终于在污水处理环保技术方面走在世界前列。                                                                                               

记者:要走进大阪馆里,必须经过一小段圆形隧道,请问这有什么含义?                                

永井隆裕(大阪馆馆长):圆形隧道实际上是大阪的下水道横截面造型,大阪从19世纪末开始着手整理下水道,确保市民在任何时候都能用上安全的水。而我们在这段白色的隧道壁两边用投影显示了大阪有名的制币局附近樱花盛开美景,说明只要通过科学严格的污水治理,环境就会变得美丽宜人。                                    

专题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