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热点专题 >> 事件专题 >> 多瑙河变色 >> 新闻 >> 

匈牙利红泥悲剧警示中国

时间:2010-10-21 来源:南方新闻网 作者:

原冶金部建筑研究总院的一项调查称,我国多数尾矿库选址时很难避开生态敏感区或人口密集区。如四川攀钢设计库容近两亿立方米的马家田尾矿库位于金沙江畔;设计库容近7000万立方米的包钢尾矿库面临黄河、包兰铁路。这些“巨无霸”尾矿库,连同其他小型的尾矿库一起,或隐于山谷,或平地而起,不仅存在自爆渗漏之虞,而且暴雨、地震等天灾更易为这些“炸弹”点燃引线。

而目前我国尾矿库治理中存在的另一个问题是一些废弃的尾矿库根本无人监管。攀枝花环保志愿者罗兴全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攀枝花川投电冶公司黄磷厂虽然已于2007年被勒令关停,但其尾矿库里仍囤积着三百多万吨废渣,至今仍堆放在雅砻江边上,一到下雨天,这些废渣连同雨水就往地下水和江水里渗流。虽然已向环保部门反映多次,但这个无人认领的“烂尾库”,谁来处理至今仍是不清不楚。这显然不是个案。

被忽视的尾矿污染

与其说“没有”,不如说“没有发现”

而在中国此前发生的尾矿库溃坝中,官方和公众关注的焦点多集中于伤亡数字,除非有直接的污染物泄漏出现,这些隐没在山河之间的尾矿库所隐藏的环境风险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即使连绿色和平、绿色江河这样的专业环保组织,也表示从未调查过中国的尾矿库的污染问题。

湖南省环保厅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称,湖南不存在尾矿库溃坝、泄漏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都查了好几次了,地毯式排查的,没有这样的问题。”

与其说“没有”,不如说“没有发现”。中国安全生产研究院的一份调查显示,截至2009年,我国尚有5034座尾矿库没有进行环境评价。NGO公众环境研究中心提供给南方周末记者的资料显示,2008年,湖南省政府第一批挂牌督办的尾矿库中,危库、险库就达34座。这些尾矿库纵使被关停整顿,其对环境的影响能否即刻消弭,公众仍然不得而知。最近的事实是,媒体曝光位于湖南安化县的紫金矿业子公司鑫丰矿业,称其尾矿库废液外排造成当地水源的重金属污染。

事实上,尾矿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无需复杂监测即可一窥究竟。“寸草不生,臭味扑鼻”,行走过诸多江河的摄影师卢广这样描述自己在内蒙古包头所见的一座尾矿库的景象。“如果防渗、覆盖、植被等解决措施不到位,尾矿库对环境的影响是无可置疑的。”中冶集团建筑研究总院上述的高级工程师对南方周末记者直言。

上一页 页码:[<< 1 ...2 3 4 5 6 >>] 下一页 共6页

打印】 【网站论坛】 【字体: 】 【发表评论】 【关闭

微水会

第十六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推荐书籍


    《高浓度有机工业废水处理技术》
    作者:任南琪
    内容简介:

    《水的再生与回用》
    作者:【美】林宜狮
    内容简介:

合作邀请:010-8858538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