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冬季以来,北方小麦主产区遭遇严重干旱,连续百天无有效降雨。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精心组织下,广大人民群众迅速掀起抗旱浇麦高潮,旱情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这场多年罕见的旱灾,也给我们多方面的警示和提醒。
这次旱灾首先警示我们,要高度重视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多年的风调雨顺,人们对机井、水渠、提灌站等灌溉设施有所忽视,农田水利设施被毁的现象较为严重。面对突然而来的旱情,一些地方群众手忙脚乱,只能采用车拉人抬等方法浇地,尽管下了不少功夫,但成效不大。“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都把农田水利建设作为一项重点,加大了投资力度。我们要抓住政策机遇,充分利用这次旱灾,把群众兴修水利的积极性调动起来,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完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实现旱能浇、涝能排的目标,确保粮食生产安全稳定。
这次旱灾还警示我们,要重视水资源的节约利用。水是生命的源泉,也是当代最重要的资源。在抗旱工作中,我们发现,有的地方农民还习惯于大水漫灌,水渠跑、冒、滴、陋严重,水的利用率极低。这种浪费水资源的现象必须下决心纠正。我国是个水资源严重贫乏的国家,人均拥有水资源量不足世界的四分之一。特别是北方多个重要城市面临水危机,农业生产也日益受到水资源短缺的制约。粮食历来是安天下、稳民心的基础,特别是在当前经济发展困难的大环境下,我们更要把粮食生产摆上重要位置。以色列是位于中亚,土地严重沙漠化,水资源极度贫乏,为了节约用水,农业灌溉全部实施微灌并精确控制,农业单方水的生产效率世界最高,可达到2.34公斤。以色列的实践证明,农业节水的潜力很大。面对干旱,我们要学会珍惜水资源,大力推广使用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和设备,提高单方用水的粮食产出率。
旱情还在持续发展,我们的抗旱工作要坚持不懈、科学安排,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力争通过抗旱,解决制约农业发展的水利问题,牢固树立全民节水意识,奠定农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
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中国水协)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镇水务发展战略国际研讨会指定网站 国际水协会中国委员会工作网站
全国中长期科技发展十六项专项之一、中国十六大中长期重点专项 - 中国水体污染防治重大专项发布网站
技术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48982号-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号城科会办公楼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权所有: 水世界-中国城镇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