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无声无息的天灾,已在近43%的小麦产区盘踞了4个多月。从“秋冬连旱”到“冬春连旱”,从“罕见旱情”到“一级预警”,北方特大干旱一步步升级。牛年春节以来,旱魔更以惊人的速度在北方大地肆虐起来。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旱灾没有像地震那样的山崩地裂,没有像洪灾那样的惊涛骇浪,但它却直接威胁着我国的粮食安全和群众生活。而这场旱灾,更是敲响了农村水利设施脆弱、失效的警钟。
引发旱情的表面原因自然是久旱无雨,然而一旱即灾却不能不让人反思水利建设之失。北京晨报的消息讲的是山东的情形,而事实上,水利设施脆弱、失效,乃是相当普遍的现象。新华社日前报道,在黄河、渭河、洛河均流经的陕西渭南,由于近年来的田间配套设施投入不足、建设滞后,灌区大约100万亩农田天灾面前“有水难浇”,徒唤奈何。“有水难浇”的也不只是渭南。来自水利部门的数字显示,我国农田水利工程大多建设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时至今日,全国18亿亩耕地中,尚有11.1亿亩还处在靠天吃饭的境地。
民以食为天,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是天大的问题。尽管中国以不到世界10%的耕地解决了世界22%人口的吃饭问题,创造了一个了不起的奇迹,然而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对吃饭问题掉以轻心。靠天吃饭总归是靠不住的,13亿中国人的饭碗不能只是寄希望于“风调雨顺”。农田的荒芜、土地的裂痕警示我们,在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欠账已太多。归还欠帐,加强农村水利设施,已是刻不容缓。
当前,应对旱灾的全方位应急措施已经启动,各级政府都在倾心投入,通过周密的部署,科学的指挥,精确的测报,精心的调度,上下齐心共同努力,一场“抗大旱、促春管、夺丰收”的抗旱战役迅速打响。我们坚信能赢得最后的胜利,但是这毕竟只是解了燃眉之急;要真正后顾无忧,只能依靠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由靠天吃饭变成靠农业水利设施吃饭,这才是真正的人定胜天。
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中国水协)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镇水务发展战略国际研讨会指定网站 国际水协会中国委员会工作网站
全国中长期科技发展十六项专项之一、中国十六大中长期重点专项 - 中国水体污染防治重大专项发布网站
技术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48982号-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号城科会办公楼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权所有: 水世界-中国城镇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