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热点专题 >> 事件专题 >> 旱灾2010 >> 

深度揭秘:反思云南干旱的幕后“元凶”

时间:2010-04-13 来源:中新网 作者:

百年一遇的干旱,给一直以自然资源丰富自诩的云南一个沉重的打击。或许不久的将来,雨水将回归这片干涩的土地,但是不管怎么样也冲淡不了这次干旱在云南人心中留下的烙印。

从科学的角度上讲,我们可以把这次百年大旱归纳为一次“概率事件”:一场在历史中随机出现的 极端天气事件。不过当我们一步步靠近这次干旱的谜底时,发现问题并没有那么简单,除了科学以外,我们还有很多地方值得探究和反思。

概率问题

3月本该是小春作物收获的季节,但在七甸乡水塘村根本看不到繁忙的春收场景。一眼望去,广阔的田间地头只有几个零星的背影在乏力地锄着干枯的土地。村民胡波开着拖拉机刚刚从两公里以外的七彩云乳业公司污水处理厂拉来两桶水,准备给自家地里的豌豆浇点水。拖拉机开过,尘土飞扬。

对于胡波来说,这样的生活已经持续了将近三个月,自从村里的水塘彻底干枯以后,旁边的污水处理厂成了村民们唯一的灌溉水来源地。“我听老人说,这里之所以取名叫‘水塘村’,就是因为从古至今村里都把水塘当成生命之源,现在水塘没了,村里的命根子也就断了。”胡波说,由于缺水种不了地,村子里的年轻人都陆陆续续到外面打工去了,村里已经没剩多少劳动力了。

用污水浇地,庄稼自然长不好,胡波看着地里一棵棵干瘪的豌豆心里十分矛盾:要是继续种下去,豌豆也未必能长好;要是就此放弃,之前的付出注定要白费。让胡波烦恼的还有当下强劲的春风。由于地表太干,只要风一吹,漫天的沙尘让人根本睁不开眼睛,本来就脆弱的豌豆更是被刮得东倒西歪。“呸!这该死的风。”胡波愤愤地把嘴里的沙子连同吐沫啐到地上。然而让胡波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百年一遇的干旱正是因为没有“风”。

数十里外的云南省气象大楼,云南省气候中心副主任、高级工程师王学锋正坐在电脑面前绘制季风气象云图。“因为云南属于季风气候,一旦季风无法到达,就极有可能造成干旱。”王学锋对干旱原因给予了这样的解释。

王学锋说,云南夏季处于西南季风区,其降水多与孟加拉湾和印度洋水汽有关,由于青藏高压今年过于强大,且向下向东延伸,使孟加拉湾水汽无法输送到云南地区,再加上云南多山,焚风效应加强了干旱。“云南气候还有个特点,就是干湿两季交替明显。每年的十一月份至第二年的四月份是干季,从五月份到十月份是湿季,一般来说,湿季占全年降雨量的80%以上,所以一旦雨季的降水量不足,就有可能导致整年的干旱。”另外,去年雨季降水结束的时间比常年提前了1个月,这也是导致大旱的其中一个原因。

“从概率学的角度分析,我们同样可以解释这次干旱。”王学锋说,其实所谓的百年大旱,就是一个 概率问题,像彩票中奖率一样,在历史的长河中,总会有那么一年碰到这样的情况。“如果这么想的话,事情就变得简单许多。”

幕后“元凶”

如果百年大旱真是一个简单的 概率问题,那是不是表明这样的情况根本无法避免?对于这个问题,中科院昆明植物所气候专家许建初给出了耐人寻味的答案:“云南百年大旱是存在必然性的偶然事件。”

关于云南旱灾的成因,学术界给出了一个普遍的结论:全球气候变暖,太平洋厄尔尼诺现象加剧破坏了大气结构,造成海洋季风无法登陆形成降雨。许建初支持这个观点,不同的只是他把研究的主要精力放在了“全球气候变暖”这个造成干旱的前提上。

上一页 页码:[1 2 >>] 下一页 共2页

打印】 【网站论坛】 【字体: 】 【发表评论】 【关闭

微水会

第十六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推荐书籍


    《高浓度有机工业废水处理技术》
    作者:任南琪
    内容简介:

    《水的再生与回用》
    作者:【美】林宜狮
    内容简介:

合作邀请:010-8858538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