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热点专题 >> 事件专题 >> 旱灾2010 >> 

穆兴民:西南旱灾既是天灾更是人祸

时间:2010-04-14 来源:科学网 作者:

三是矿产开采及大型工程建设破坏水文系统。滇黔桂等受灾地区喀斯特岩溶地貌发育,岩坡陡峭,但有色及贵金属矿产资源和水能资源丰富。矿业已成为西南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和增长点。资料显示,西南地区矿山企业星罗棋布,现有3万余个矿山企业,重要的矿企达300余个。矿山开采工程在占用土地的同时,对森林、草地等植被造成了毁灭性破坏。上世纪80年代以来,西南地区的水利水电、炸山修路和开矿等工程大量上马,由于水土保持及土地复垦工作不到位,项目的实施不仅损毁或破坏了原有的天然植被,加剧地表水土流失,产生的弃渣还破坏植被、掩埋农田、淤塞河道及水利工程并污染水源。

据对云南省的调查,全省中型以上国有矿山占地总面积19733.2公顷,其中耕地1344.8公顷、林地1520.3公顷、草地2473.1公顷、其他土地14395公顷。矿山开采破坏了喀斯特岩溶地貌甚至生态水文地质结构,造成地下采空、地面塌陷或山体开裂,改变水流的路径,破坏水平衡。采矿疏干区导致地表及地下水位下降,有些地区甚至导致河水倒灌,加剧地表水向地下深层的渗漏。

总之,西南地区最严重的旱灾区也是水土流失现象最严重的地区。这并非巧合,植被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地石漠化加剧和水文地质环境的改变,使当地生态系统涵养水源能力减弱,溪水不能常流,土壤干旱和人畜饮水困难,进而演变成一场巨大的人为灾难。

穆兴民表示,干旱是偶发的自然事件,不可避免,但旱灾则可以通过有效的预防措施得以缓解或减少其危害。应对西南旱灾,当务之急肯定是不惜一切代价,通过各种手段首先解决当地人民群众的安全生活用水,同时要加强区域天气观测预报,适时调整作物种植结构,将旱灾损失最小化。

穆兴民指出,从可持续发展角度看,要认真反思如何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关系。他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要切实加大水土保持宣传力度,增强全民水土保持意识,加强预防保护和监督执法工作,制止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经济利益的做法。开展水土保持,必须坚持以防为主、防治并重、综合治理的方针,扭转边治理、边破坏以及一家治理、多方破坏的被动局面。

其次,要加快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步伐。加强生态脆弱地区和生态敏感地区的生态修复试点工作,完善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相关政策措施,形成生态修复良性发展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巩固现有生态修复成果。加强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工程和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整治工程等,切实改善本地区的生态环境,加强水土保持生态林的水源涵养功能。

第三,加强农村小型水利水保工程建设。由于季风气候的特点,西南地区甚至我国的海南省都是干旱频发的地区。对于广大农村地区和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有效的水利水保措施和雨水集蓄以及合理的水资源调配等措施,均可缓解干旱所带来的灾害,进而实现旱而不灾,或大灾变小灾。当前,西南诸省遭遇特大干旱而导致的重大旱灾,与预防应对以及水利水保工程的不完善有相当大的关系。

上一页 页码:[<< 1 2 ] 下一页 共2页

打印】 【网站论坛】 【字体: 】 【发表评论】 【关闭

微水会

第十六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推荐书籍


    《高浓度有机工业废水处理技术》
    作者:任南琪
    内容简介:

    《水的再生与回用》
    作者:【美】林宜狮
    内容简介:

合作邀请:010-8858538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