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9月以来,我国西南地区降水持续偏少,西南三省平均降水量只有180毫米,比常年同期降低40%左右,是1952年以来最低值,旱情为60年来最严重的。从今年3月22日至4月2日,西南地区连续降下了几场雨,然而这一波降雨对于旱区的旱情缓解作用有限,旱情依然严峻。云南、贵州、广西和四川,农业受旱面积有的仍呈增加趋势,饮水困难的人数随着水源的减少也呈增加的趋势。气象卫星观测结果显示,云南、广西等西南地区仍观测到大批热源点,涉及面积相当大,中央气象台发布的天气预报认为,近期云南大部分地区,四川、贵州、广西等主要地区没有明显降雨过程的痕迹,所以旱情可能还要持续。
气候变化是我国南方持续干旱的重要原因
西南地区的持续干旱与气候变化有着密切关系。中国气象局前局长、著名气候专家秦大河委员在今年两会上介绍说:此次干旱灾害是发生在气候变化背景下的一次极端气候事件,主要是由大气环流异常造成的。气候变化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引起某些极端气候事件发生规律的变化趋势上,一次具体的极端气候事件一般都由多个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气候变化很可能是原因之一。
此前,国家气候中心气候预测室主任任福民也提出,以大气环流形势看主要有两点:一是去年9月以来,来自印度洋和太平洋的水汽供应非常弱;二是冷空气长时间处于我国偏北地区,冷暖空气无法或极少在西南地区交汇,形成了一个不利于降水的环境场。从温度条件来看,去年9月以来,旱区的温度与常年比较是持续偏高的。
雨季提早结束也是重要因素之一。国家气象中心农业气象中心主任毛留喜认为,我国西南地区干湿季特征明显,2009年云南大部分地区雨季提早结束,2009年9月1日至2010年2月28日,云南省平均降雨日数为31天,比多年同期平均偏少31天,偏少50%,打破了1952年以来历史同期降雨日数的最少纪录。
四川省气候中心主任马振峰近日在谈到此次旱灾成因时说,四川处于我国东亚季风、南亚季风、高原季风等多种季风环流影响的交叉过渡地带,受多种季风影响,气候复杂。由于四川和西南其他省份受“世界屋脊”的影响较大,青藏高原去年冬季积雪偏少,高原热力条件好,导致印缅低槽弱,南亚季风弱,输送到我国西南地区上空的水汽不充沛,加上北方南下的冷空气偏东偏北,造成西南地区出现干旱。此外,旱灾还受到厄尔尼诺等现象的影响。
总的来说,导致此次干旱的直接原因就是降水持续偏少、气温持续偏高、水汽蒸发量大。至于更深层次的原因,涉及许多相互影响的因素,还需要进一步做更为细致、深入的分析研究。
干旱对经济复苏的影响
随着我国首次启动Ⅱ级抗旱应急响应,国外媒体对中国旱情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中国正在与大旱做斗争”的标题频频见诸报道。国外研究机构也多次表示,旱灾很可能对中国的粮食生产造成严重影响,从而对金融危机下中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的复苏产生冲击。
有国外研究报告认为,全球风灾、水灾和旱灾已导致一些国家和地区农业减产。八国集团的一项报告也指出,如果2050年前世界粮食产量不能翻倍,全球将爆发“粮食危机”。
根据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最新的统计,全国耕地受旱面积为1.16亿亩,因旱饮水困难人数达2452万人。气象部门预测,4月份旱区降雨仍然偏少,水源的短缺问题将更加严重,旱情形势仍然十分严峻。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3月1-20日200个主产县主要农产品价格中,粮食类普遍呈上涨态势,其中籼稻上涨0.17%、粳稻上涨0.46%、小麦上涨0.43%、玉米上涨0.68%。根据统计,云南全省的秋冬播农作物就有3000多万亩受灾,预计比上年减产50%以上。受此影响,谷物期货价格出现加速上涨。
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中国水协)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镇水务发展战略国际研讨会指定网站 国际水协会中国委员会工作网站
全国中长期科技发展十六项专项之一、中国十六大中长期重点专项 - 中国水体污染防治重大专项发布网站
技术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48982号-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号城科会办公楼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权所有: 水世界-中国城镇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