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热点专题 >> 事件专题 >> 环境执法 >> 环保总局 >> 

城市"化工炸弹"频爆 环保部欲修正重化工格局

时间:2010-09-20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

还能承载多少重化工企业

过去几年发生的环境事件并没有遏制地方企图靠重化工拉动GDP的冲动。有专家根据各地公布的发展意愿算了一笔账,如果把五大区域所覆盖的省、市、县各个层面拟发展的乙烯产能加在一起,到2020年,这些地区乙烯的产能将比2007年增加1000%,原油加工量要增加248%。虽然这可能不是一个精准的计算,但足以反映地方发展重化工产业的愿望。

专家预测,未来一二十年,重化工产业将以数倍的规模扩张,而新增项目将会加重“三临”的布局。比如,在渤海湾沿岸的15个城市中,有14个城市都把石化行业作为未来的支柱行业。专家担心的是,未来地方经济发展会形成对重化工产业的路径依赖,因为重化工能带来GDP的上升,越是这样,地方越是有发展的冲动。

现有的重化工行业已经接近生态环境的承载底线,而未来各地政府规划表中的项目,又去哪里要资源呢?专家们设想了几个场景,是毫无节制发展可能带来的后果。这几个场景分别是,重化工产业急剧扩张,临海港口大规模建设,临海大面积布局重化工,小水电遍地开花。可以预计的后果是,重点生态功能区的脆弱性加剧,海岸带生态功能大范围丧失,近岸海域的污染加剧,河流生态功能退化。如果说,目前还只是个别地区生态承载力接近底线,那么不加限制地任由重化工行业发展将导致区域的生态环境底线受到强烈冲击。

在参与项目的专家看来,当务之急的是,需要在宏观决策的层面选择一些路径,从源头平衡地方经济发展的冲动与资源环境承载力之间的矛盾。区域环评的作用,就是制定出各区域内的生态保护红线指标,并根据区域内的资源承载能力,优化产业的布局,控制重化工产能的规模。

此次,为什么选择上述五大区域作为战略环评的试点?环保部有关负责人解释说,首先,这五大区域都是人口和产业的高密度地区,也是经济快速发展的地区;其次,五个区域也是石化、冶金、能源等产业的主要分布区。从生态意义上,每个区域都有自己的特点,环保部希望每一生态区域都摸索一套适合的发展方式。

环渤海沿海地区,近海的污染相对较重,但作为经济增长的第三极,未来发展的步伐还将加快。这一区域的典型症状是,污染已经有所积累,但还有高速发展的规划;海峡西岸经济区、北部湾经济区沿海生态环境较好,特别是北部湾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这一地区需要探索的是生态基础较好地区的发展模式;成渝地区探索的沿江地区的发展模式;黄河中上游本来就是生态极其脆弱的地区,也是若干大江大河的源头区域,这个区域的开发利用又该如何进行。

区域规划环评能否真正从源头防范环境风险

这部涉及五大区域的战略环评确立的原则是,地方政府未来可以继续发展重化工行业,但前提是,必须确保当地生态功能不降低、资源环境不超载、排放总量不突破和环境准入不降低。专家也把这些标准作为未来区域发出不能突破的4条红线。

专家们希望,这4条红线构成的标准能促进地方政府在发展重化工产业的时候,要秉持优化国土开发空间格局,合理利用土地、岸线和水资源,逐步扭转粗放的理念。

近年来,项目环评审批已经成为环保部门手中最硬的一张牌,特别是限批的制度使得地方政府和企业都清楚地知道,以往的污染治理任务完不成,或者有重大环境违法行为,那么新项目上马就过不了环评的关。这次史上规模最大的区域,战略环评有多大的效力,能否真正影响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未来的规划和决策?

环保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说,他们希望这部区域战略环评能影响正在酝酿中的“十二五”规划,比如沿江、沿海、沿河的区域就不要再出现重化工行业遍地开花的局面。

一个好的苗头是,在制定这部区域环评时,不少省区市都是分管的副省长参与研究,所以,这个项目的不少思路已经被他们认可,所以在制定当地的规划时,已经吸收了不少相关理念。

另外,对环保部门来说,在未来项目的审批中,肯定得遵循规划环保中确立的4条红线。

上一页 页码:[<< 1 2 ] 下一页 共2页

打印】 【网站论坛】 【字体: 】 【发表评论】 【关闭

微水会

第十六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推荐书籍


    《高浓度有机工业废水处理技术》
    作者:任南琪
    内容简介:

    《水的再生与回用》
    作者:【美】林宜狮
    内容简介:

合作邀请:010-8858538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