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问题是政府和公民普遍关注、众多学科和学者高度聚焦的全球性课题之一。社会各界在保护生态环境问题上已基本上达成共识,几乎没有人会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思想提出异议。然而,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却比比皆是,我国的生态环境仍然在继续恶化。
据世界银行资料显示,中国的环境污染严重。全球20个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中,中国占了16个。中国的水质也在不断恶化,90%的河流呈现严重污染现象,62%的河水不适宜鱼类生存。目前我国六百座城市中,四百多个城市供水不足,其中严重缺水城市一百一十个,城市年缺水总量达六十亿立方米。主要城市中将近一半城市的饮用水不合格,三亿多农村人口面临饮水不安全问题。
近年来我国发生的水污染、空气污染、土地污染、气候异常等事件,已经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命健康。2004年的数据显示,中国城市由于空气污染共造成近35.8万人死亡,约64万呼吸和循环系统病人住院,约25.6万新发慢性支气管炎病人,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1527.4亿元。环保部门专家进一步得出结论,“近年的数据与2004年大体相同”。2007年世界银行与中国合作对中国近年来环境污染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每年因污染而早逝的人口高达75万人。
中国的环境资源问题已经到了危险的临界点,它所消耗的国民生产总值的5%,也就是说每年国民生产总值增量的一半,被环境污染所消耗掉了。
那么,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的深层原因是什么呢?
环境污染和生态危机的深层原因
为什么环境污染在持续恶化?
我们可以直观地发现,是什么在污染环境,是谁在污染环境。但是,还没有一种力量可以直接制止这种破坏环境的行为。因为在这种行为的背后,是与保护环境明显对立的、在社会中占主流地位的工业生产、市场机制、资本逻辑、生产模式、消费理念、价值观念和自然伦理。这种社会结构和机制不仅主导了个人行为和企业行为,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也主导了政府行为。
事件和原因是显而易见的事实;在原因的背后,是行为和动机;在动机的背后,是结构和机制。系统思考揭示:环境污染和生态危机的总根源在于人与人关系的制度性扭曲。生态环境保护不仅是认识问题,而且是行为问题;不仅是动机问题,而且是机制问题;不仅是生产问题,而且是消费问题;不仅是个体问题,而且是公共问题;不仅是局部问题,而且是整体问题。
1.传统工业的根本缺陷
工业化与环境污染、生态危机有直接的关系。工业化创造了巨大的社会生产力,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但是,工业化并不是完美无缺的。传统工业(区别于后工业)的根本缺陷有两个方面:一是忽视了自然资源的再生产能力,二是忽视了自然环境对废物有限的降解能力。这两大缺陷通过某些社会机制急剧放大,成为环境污染、生态危机的元凶。
2.利润至上的资本逻辑
在20世纪,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在全球的扩展,环境破坏形成全球规模。在这个过程中,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资本逻辑把传统工业的缺陷也推向了最大化。大量生产体制是与资本逻辑相适应的生产体制,大量生产、大量耗费、大量废弃的工业化生产成为破坏环境的主要原因。为了支撑大量生产,资本逻辑创造并主导了大量消费、过剩消费、用过就扔、一次性消费、大量废弃的消费理念,推动了资源耗竭、工业和生活废弃物对生态环境的加速度破坏。
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中国水协)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镇水务发展战略国际研讨会指定网站 国际水协会中国委员会工作网站
全国中长期科技发展十六项专项之一、中国十六大中长期重点专项 - 中国水体污染防治重大专项发布网站
技术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48982号-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号城科会办公楼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权所有: 水世界-中国城镇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