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委、省政府在2008年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将太湖治理列为实践活动10件实事之首。这在全省上下甚至更大范围内引起了高度关注。
太湖治理,既是民生热点,也是民生难点。被列为10件实事第一位,需要信心、决心和勇气。
一年过去了,当时的承诺兑现得怎样?
【从监测数据变化看成效】
“综合富营养化状态指数比上年下降1.5,53个国家考核断面达标率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这是列为办实事首条时定下的目标。
江苏省环保厅最新数据显示,在多年治理基础上,2008年,太湖湖体综合富营养化状态指数为60.2,同比下降1.5;53个国家考核断面水质达标率为67.9%,同比提高28.3个百分点。据此,预定目标如期完成,治理取得显著成效。
数据的“一升一降”令人欣慰。而其背后,则是我省多年来以“最大的决心、最大的力度”整治太湖的件件实招。去年,围绕全面实施省太湖水污染防治条例和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省、市、县上下联动,从点到面,打出了密集而迅猛的“组合拳”。
——60万吨蓝藻打捞上岸。保障饮水安全是“治太”最基本的目标。随着一大批专业性机械船只和运输车船的使用,蓝藻的打捞效率大大提高。2008年打捞量是上年的3倍。监测表明:太湖流域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全部达标。蓝藻水华发生的频次和面积较上年有所下降,实现了安全度夏。无锡市建设藻水分离和资源化利用中心,日处理藻浆逾千吨,回流太湖的湖水氮磷含量大大降低。
——15条主要入湖河流实行“双河长制”。江苏省委、省政府的这一决定,意在以主要入湖河流为重点,全面治理太湖流域水环境。省及地方政府领导亲自担任“河长”,靠前指挥,挂牌治理,职责到人。目前,15条河流的综合整治规划已全部编制完成,投资8.85亿的漕桥河综合整治工程率先启动,已完成50%的主体工程,水质得到初步改善。
——调水引流突破20亿立方。流水不腐,为了促进湖体流动,增加水量,江苏省水利厅从年初就调度常熟枢纽,全年抽引长江水21.4亿立方米进入望虞河,并严格两岸入河支流管理,始终保证调水入湖水质三类标准。
——控源截污,136个城镇开建污水处理厂。太湖污染在水中,根子则在岸上。从工业排放到农业面源污染到沿岸居民生活污染,治污之举点在了“穴位”上。一级保护区内大中型畜禽养殖场重点整治,建设面源氮磷流失生态拦截沟渠;在东太湖、阳澄湖等水域,拆除围网养殖面积超过17万亩。流域内131座污水处理厂开展除磷脱氮改造,完成首批6大行业1174家企业的提标改造,对134家企业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整治生活污染,除开建一批污水处理厂外,260个农村居民生活点污水处理设施动工兴建。
——5座城市开辟“第二水源”。2008年3月30日,总投资23.6亿元的无锡市“长江供水工程”一期竣工通水,标志着遭遇过饮水危机的市民们开始喝上长江水。一期工程每天可供水40万吨,取水口直入长江770米。随着二期工程竣工,可实现日供水80万吨,覆盖无锡所有城区。不仅无锡,苏州、常熟、武进、张家港等地也都实现了“双源供水、双重保障”。
——97平方公里生态清淤目标逐年分解。省政府批准了太湖生态清淤总体方案,首先对梅梁湖、竺山湖、贡湖水源地、东太湖及入湖河口开展底泥清淤。 重疾需“猛药”。在一系列对症之举实施后,太湖实现了年初提出的确保饮用水安全的治理目标。
【一场没有任何退路的攻坚战】
谆谆嘱托,殷殷期盼,凝结在2400多平方公里的太湖中。
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中国水协)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镇水务发展战略国际研讨会指定网站 国际水协会中国委员会工作网站
全国中长期科技发展十六项专项之一、中国十六大中长期重点专项 - 中国水体污染防治重大专项发布网站
技术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48982号-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号城科会办公楼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权所有: 水世界-中国城镇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