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热点专题 >> 事件专题 >> 蓝藻防控战 >> 

无锡城市饮用水安全系数体系不断完善

时间:2009-05-31 来源:无锡日报 作者:

随着夏季来临,城市供水安全问题再度成为无锡市民关注的焦点――与高温天气如影随形的太湖蓝藻,是否会再次影响到自来水的质量?市自来水总公司负责人日前告诉记者,这种担心可以消除。经过近两年大规模硬件建设和软件升级,无锡市供水行业无论生产规模、技术水平,还是应急调度和处置能力,都与两年前不可同日而语。城市供水安全体系不断完善,市民用水“安全系数”大幅提升,能够应对太湖蓝藻的“骚扰”,确保今夏城市供水安全。

投入巨资开辟长江“第二水源”和太湖取水口延伸,使自来水“源头”更加清洁安全

2007年5月底,无锡市因太湖蓝藻暴发而出现供水危机后,市委、市政府以空前的决心和力度,推出了以保护生态环境、治理太湖污染、确保供水安全为宗旨的“6699行动”。在铁腕治污的同时,相继加快实施长江供水工程、迅速展开南泉水源厂取水口延伸等重大项目,使全市供水系统的安全系数首先从源头上得到提升。

这是两个在锡城供水史上值得铭记的日子:去年3月30日,长江供水一期工程竣工投产,世代枕湖而居的无锡市民,从此告别单一的太湖供水历史,迎来了太湖水、长江水并举的“双水源时代”;去年12月26日,长江引水二期工程建成投入使用,使“长江水”的日供应能力从一期的40万吨提升至80万吨,供水范围覆盖全部无锡市区,基本确立“江湖并举、双源供水”的供水新格局,使无锡市应对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的能力大大提高,应急调度更加自如。专家介绍说,过去单纯依靠“太湖水”时,一旦太湖出现蓝藻暴发等生态灾害,便会直接影响市民饮水安全。如今有了两个水源地后,可以根据水质预警监测情况,随时调整供水方案。

在开辟长江“第二水源”的同时,无锡并没有放弃太湖水。去年5月竣工的南泉水源厂取水口延伸工程,犹如一根“超级吸管”,把取水头部伸入离岸3公里多的湖心。检测表明,“湖心水”比岸边的太湖水质量提高了一个等级,氨氮等指标都大幅降低。此外,新铺设的3公里“吸管”与原来的取水口连接处,还安装了一个控制闸门,既可从3公里远处抽水,又可从原取水口取水。这样,当太湖出现突发性水污染事件时,就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在2个取水口中选择一个水质较好的地点抽取湖水。

深度处理、尾水处理、管网调整……接踵实施的一系列重大饮水工程,使供水系统更加先进完善,更多市民用上了更加优质的自来水

中桥水厂是目前无锡市以太湖水为“原料”的最大制水厂,日生产能力达60万吨。去年5月底,南泉水源厂取水口延伸工程建成投入使用,从距岸3公里处抽取的优质“湖心水”,在中桥水厂制成符合国家新饮用水质量标准的优质自来水。如今,这座水厂正在实施的深度水处理工程,则将使“太湖水”质量再上新台阶。据专家介绍,在原有工艺基础上实施深度处理后,为自来水处理工艺增加了一道更安全的屏障,使相关的水质指标及饮用口感均获得更大提升。目前,中桥水厂自来水深度处理工程已开始土建与管道改造,设备招标也已展开,工程于今年年底竣工投产后,在原有基础上对自来水进行深度加工,将使出厂水的水质达到或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与此同时,在锡东、雪浪等水厂,旨在减少自来水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实现自来水“清洁生产”的尾水处理工程,目前也在紧张实施。锡东水厂的技术人员告诉记者,该工程建成投入使用后,每天可以处理5000吨左右尾水,阻止约10吨污泥进入湖河。据介绍,无锡市大部分自来水厂都对尾水实施了处理,大部分水中悬浮物被截留,从而实现了达标排放,此举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现在,无锡市其它各水厂的尾水处理工程均已开工建设。其中雪浪水厂土建主体已完工,进入设备安装阶段。年内这些尾水处理工程竣工后,无锡市所有自来水厂都将成为无污染的“清洁生产”企业。

上一页 页码:[1 2 >>] 下一页 共2页

打印】 【网站论坛】 【字体: 】 【发表评论】 【关闭

微水会

第十六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推荐书籍


    《高浓度有机工业废水处理技术》
    作者:任南琪
    内容简介:

    《水的再生与回用》
    作者:【美】林宜狮
    内容简介:

合作邀请:010-8858538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