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热点专题 >> 事件专题 >> 蓝藻防控战 >> 

对话无锡杨卫泽

时间:2009-06-01 来源:中国环境报第2版 作者:

用科学发展观来审视过去走过的道路,我们只有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陈旧做法,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着力破除那些不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才能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每一个方面、每一个环节,促进无锡经济社会转入科学发展的新轨道。

供水危机给无锡着力建设生态文明带来了机遇。供水危机,本质上是太湖流域的生态危机,对于无锡来说,其意义不仅仅是传统发展模式、发展道路上遭遇了“红灯”,更是对文明观的深刻触动。

建设生态文明,已经成为无锡未来发展的目标和各项工作的全面要求。为此,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以“与太湖同荣辱、共存亡”的坚定信念,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好无锡太湖保护区、使之成为与国际接轨、在国内领先的循环经济先行区、绿色能源示范区以及国际服务外包新高地。

点击二

焦点关注

如何完成污染物减排任务?

关键思路

污染减排实现“五覆盖”。

记者:太湖水危机之后,无锡推出了一系列“铁腕治污、科学治太”的强硬举措,目前无锡市的污染减排工作进程如何?

杨卫泽:在这项工作上,我们可以说是有意识地在自我加压。“十一五”期间,国家对各地考核指标是“两个10%”,即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分别要削减排污总量的10%。而江苏省“十一五”期间,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要分别削减15%和18%。无锡市在确立减排目标时,又前进了一步,把两项指标分别提高到“两个20%”上,即“十一五”期间,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必须削减20%以上。

当指标确定,有人担心完不成。但我常以为,“井无压力不出油,人无压力轻飘飘”。有了压力才能催人奋进,敢于争先。所以,我们就把这两个约束性的刚性指标写进了无锡市委、市政府“十一五”奋斗目标中。这就意味着没有了退路,只有奋发努力。通过3年来坚持不懈努力,无锡市污染减排5年的任务,可以确保用3年的时间完成。

记者:污染减排绝不是一道“2-1=1”式的简单算术题。现在,有些地方还没有完成减排任务,而无锡市却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在这方面,您能具体谈谈无锡市污染减排的措施吗?

杨卫泽:目前,无锡市已在污染减排上实现了“五覆盖”:即建立的太湖保护区实现了全覆盖、全市城镇污水处理厂实现了全覆盖、城镇污水截流管网实现了全覆盖、重点排污企业实施“提标改造”实现了全覆盖、燃煤电厂烟气脱硫实现了全覆盖。

蓝藻暴发之后,我们坚持“从我做起、从岸上做起”,重新调整了发展坐标,把无锡市全部划进了太湖保护区,明确了发展“轻、优、绿”产业的重点,并划定了10个方面严禁开发的“红线”。目前,这一规划经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开始正式实施。2007年以来,对“三高两低”、产能过剩、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重的项目,牢牢把住环境准入关口。两年多来,先后否决或劝退了914个不符合环保要求的拟建项目。

在我们推出的“铁腕行动”中,把治水放在了重中之重,两年来,取得了突破进展。截至2008年底,无锡市全部乡镇都建成了污水处理厂,实现了集中治污设施“全覆盖”,使日处理污水规模达到151.25万吨。仅仅两年,就使处理规模增加了近50%。同时,又投资7.8亿元,对54家污水处理厂进行了提标改造,使出厂水质达到了太湖流域污水排放的最新标准。

上一页 页码:[<< 1 2 3 4 >>] 下一页 共4页

打印】 【网站论坛】 【字体: 】 【发表评论】 【关闭

微水会

更多关于 对话无锡杨卫泽 的资料

    第十六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推荐书籍


      《高浓度有机工业废水处理技术》
      作者:任南琪
      内容简介:

      《水的再生与回用》
      作者:【美】林宜狮
      内容简介:

    合作邀请:010-8858538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