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四
焦点关注
环保制度建设的作用?
关键思路
坚定治污信心,强化责任落实
记者:既然是“铁腕治污”,必然在治污行动上采取了一些强硬的措施。无锡市在“铁腕治污”中,建立了哪些有效的机制?
杨卫泽:大规模的太湖治污已有10多年。1998年的太湖“零点行动”距今已有11年。而两年前暴发的水危机,说明太湖治污还没有真正取得成效。现在,我们采取的“治水必须先治人”措施,就是强化问责,建立领导责任机制。
治污的决心硬不硬、效果好不好,关键看责任落实不落实。无锡市在这场治理太湖、保护水源、重建生态的攻坚战中,坚持实行最严格的环境目标责任制和环境目标问责制,把保护环境和治理污染的责任落实到各部门和市、区,落实到镇、村,建立了一整套铁腕治污的责任机制,做到责任到边、责任到底。
责任之一:“河长”负责制。无锡市明确实施了“河长”制断面水质控制目标及考核办法。对全市815条河道由市领导和各市、区主要领导担任“河长”,实行属地负责,实施综合整治方案。“一河一策,一湖一策”,以入湖河道断面、国家和省考核断面水质达标为主要目标,对全市所有水功能区、河道交接断面和湖泊逐个排查污染原因,科学、有针对性地制定落实方案,综合采取截污控源、企业关停并转迁、河岸整治、清淤、绿化、生态修复、调水引流等治理对策,全面系统强化河道综合治理。实行“河长”制一年多来,815条河道水质均有不同程度改善。
责任之二:“一票否决”制。为引导各级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强化治“太”的责任意识和使命观念,无锡市相继出台了问责办法和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执行不力实行“一票否决”的意见等考核问责的文件,实行最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对党政领导干部在治理太湖、保护水源、重建生态工作中不履行职责或者处置不当、落实不力等问题进行监督检查和考核问责。
从2008年初开始,对被查处两次以上的违法排污企业,推行了公开道歉和承诺制度。在限期整改的同时,要求违法排污企业的负责人自费在无锡市主要媒体刊登向社会道歉书并做出环保承诺。目前,已有86家违法企业做出公开道歉和承诺。
记者:据我们了解,无锡市水危机之后,全面加快了长江洁净水源供水工程建设,目前,无锡市已实现了长江区域供水的“全覆盖”,这是否意味着无锡市可以放松对太湖的治理?
杨卫泽:目前,无锡市虽然建成了“双水源”工程,并且实现了长江区域供水和全市饮用洁净水管网的两个“全覆盖”,但并不能说无锡就放弃了对太湖的治理。恰恰相反,无锡建成了“双水源”工程,使我们能够腾出更多的精力、财力来集中精力抓好太湖治理。实现长江区域供水,这仅仅是治表,而从治本的角度来讲,还要花大气力来根治太湖污染。
点击五
焦点关注
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解?
关键思路
加强环境保护,落实科学发展观
记者:您在一些场合提出,无锡要争做生态文明建设的先驱者,这是不是有些悲壮?应该如何理解“先驱者”这一词的用意?
杨卫泽:我们在强力推动太湖治污的同时,要努力把无锡市打造成国家生态市,争做生态文明建设的先驱者。目前,无锡市所辖的江阴市已成为全国首批国家生态市之一,所辖的宜兴市、滨湖区创建国家生态市、区的工作,也已通过了国家组织的有关技术评估。紧接着,要迎接国家对创建国家生态市的验收大考,力争早日实现市、区创建的“满城绿”。
当然,对于我提出的“争做生态文明建设的先驱者”,有人不同意,悄悄地把“先驱者”,改成了“先行者”。我说,不能改,虽是一字之差,但含义不同。我理解,“先行者”代表着一种积极探索的精神。而“先驱者”,则意味着一种敢为人先、敢冒风险、勇往直前的悲壮精神。有时,甚至要敢于做出牺牲。所以,我坚持使用“先驱者”这个词。
记者:您撰写了23万字的著作《警钟与行动》,想告诉读者些什么?
杨卫泽:在太湖治理上,关键是猛醒的无锡人应该怎样去行动,拿出实实在在、一步一个脚印的行动。
2007年的“5·29”,可以说是“一城之痛,全城之患”。我撰写的《警钟与行动》一书就是为了全面、客观地分析太湖蓝藻暴发、供水危机发生的深层次原因。“表现在水里,根子却在岸上”,是我们长期以来粗放发展方式的矛盾积累、点多面广的污染加剧和对太湖资源过度开发利用的结果。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是一句政治格言,深刻而辩证,但用在自然与社会、用在生态与人类的关系上,又何尝不是如此。
这一古老而又永恒的真理,在另一种意义上再次警示我们,不尊重自然规律,不加强环境保护、不实行科学发展观、必将付出沉重的代价,遭到大自然的严厉报复。
现在,无锡市的目标已明确,就是力争用5年时间,使太湖湖体富营养化加剧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水质得到明显改善;再用8~10年的时间,使无锡的太湖水域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恢复无锡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面貌,把无锡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生态市。
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中国水协)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镇水务发展战略国际研讨会指定网站 国际水协会中国委员会工作网站
全国中长期科技发展十六项专项之一、中国十六大中长期重点专项 - 中国水体污染防治重大专项发布网站
技术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48982号-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号城科会办公楼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权所有: 水世界-中国城镇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