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地区城镇污水处理:市场化过速隐患多

时间:2008-12-23 来源:经济参考报 作者:郭远明 魏梦佳 罗宇凡

在节能减排持续的压力下,各地纷纷以市场化方式破解城镇污水处理难题,实现污水的有效处理。但记者在中部一些地方采访发现,各地集中上马污水处理设施,条件不成熟时,通过政府补贴推动跃进式市场化操作。而当前城镇污水处理项目规模小、太分散,污水处理费用难到位,已导致众多企业获利艰难。

专家担心,在政府一味加快推进城镇污水处理市场化的共同作用下,后期容易出现污水处理设施运行陷入困境,给政府带来沉重负担等风险问题。

要达标赶工期 政府超常规推动市场化

记者采访发现,在节能减排的压力下,近两年来各地都在大规模上马污水处理设施项目。江西和湖北在2010年前分别要建80座和79座城镇污水处理厂。根据过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中出现的“空转”情况,各地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拍卖特许经营权,委托企业商业化运行方式,确保污水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行。

尤其是今年上半年,中部地区不少地方节能减排没有完成任务,指望尽快建成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确保今年和来年COD减排任务的完成。各地纷纷加快推进市场化条件下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中国水务集团荆州市中水环保有限公司董事长柏树说,目前各地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赶工现象十分严重,各地主要领导都与上级签订了责任状,“污水处理厂两年之内建不好,县长就别当了”。一些地方环保部门负责人说,为加快工程进度,同一张设计规划图纸稍做修改后,在十几个污水处理项目上多次重复使用,难以做到因地制宜,科学布局。为加快进度,赶工期,当前一些地方“先上船,后买票”,在没有明确运行企业和污水处理费标准的情况下,大多采取TOT模式,即政府自己先期出资建设,而后移交给企业运行。

不少地方对即将参与污水处理设施运行商业企业进行额外补贴,加快吸引和引进污水处理企业。在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期内,一些地方政府就给予企业财政补贴;在截污管网不到位、进入污水不足的情况下,按照处理设施设计运行能力与实际能力的差额,由政府财政对企业进行补贴。

与一些地方政府超常规推动城镇污水处理市场化不一致的是,当前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市场已出现大而散、设施规模偏小的问题,商业企业获利艰难。

根据国内污水处理行业现状,日处理污水10万吨以下的都是小型污水处理厂。德国柏林水务集团南昌青山湖污水处理有限公司总经理苗育中介绍,目前我国大型污水处理设施集中的大型城市基本饱和,目前正在开发和形成的市场都集中在中小城市,绝大部分是中小型污水处理设施,规模小。今年开始,江西在建的80个县市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都在5万吨以下,个别的甚至只有6000吨。

柏树说,污水处理产业的利润基本上是通过加强管理来获得的,污水处理厂规模越小,单位管理成本越高,企业就难以获利。当前我国的污水处理行业还只是保本微利,大部分中小型污水处理厂都运行艰难。中国水务集团经营的荆州市红光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为10万吨,由于规模小,每吨污水的处理综合成本是0.83元/吨,而荆州市目前收取以及给予企业的污水处理费是0.70元/吨,即使达到国家标准的0.80元/吨,也还有不小差距。

上一页 页码:[1 2 >>] 下一页 共2页

打印】 【网站论坛】 【字体: 】 【发表评论】 【关闭

微水会

第十六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推荐书籍


    《高浓度有机工业废水处理技术》
    作者:任南琪
    内容简介:

    《水的再生与回用》
    作者:【美】林宜狮
    内容简介:

合作邀请:010-8858538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