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效、洁净、低碳排放为标志的“低碳经济”已经悄然向我们走来。如何在这个重要的历史关口成为“低碳”的宣扬者、实践者,成为我们每个人应该去想去做的事情。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在世界环境日与环保代表座谈时强调,要大力推进结构调整,节约能源资源,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和“吸碳经济”,努力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也指出,要以开发低碳技术、发展低碳经济为重点,加快制订和完善有利于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相关法律法规,鼓励更多的单位和群众参与到环境保护事业中。
由此看来,“低碳经济”的发展已呈必然之势,社会公众参与亦成为社会所需。“低碳经济”到来越早,参与的人越多,其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就会越大,子孙后代得益就会越加丰厚。
在新形势下,应该倡导更多的人在自己脑子里多根减排“弦”,从节能降耗的大目标着眼,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在夏季,如果办公室空调调高1摄氏度,以每天开10小时计算,则1.5匹空调机可节电0.5千瓦/时。每节约1千瓦/时的电,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千克;城市开车族如果养成良好的习惯,还可以节约不少能源。据测试,开车时快速启动和急刹车只能节省4%的时间,而燃料消耗却增加39%,一些有毒物质排放则增加5倍以上。
看来,小事不小,重在日积月累。如果人人都成为发展“低碳经济”的“急先锋”,那么“减排”和“低碳”就会渗透到社会主流意识中,环境保护就会蔚然成风。当“小细节”呈现“大成效”之时,我们生活得不是会更加美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