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 | 水务大会 | 中国水协 | 新闻 | 专题 | 企业之窗 | 求职招聘 | 会展 | 招标信息 | 行业分析
·学术 | 学术论坛 | 行业手册 | 专家 | 书籍 | 行业图纸 | 论文下载 | 软件 | 通知公告 | 工程范例
·交流 | 资料搜索 | 业内辩论 | 点评 | 留言 | 在线投稿 | 网站服务 | 会员 | 友情链接 | English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都市世界 能源世界
 您的位置:首页 >> 热点专题 >> 事件专题 >> 碳交易的发展之路 >> 市场与机制 >> 
 
推进低碳经济发展应对气候挑战
时间:2008-05-26  来源:  作者:
 
 

    不久前结束的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简称国合会)年会上,被称为世界上日程最为繁忙的人士之一的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IPCC)主席、国合会资深委员拉金德拉·帕乔里,向与会专家委员介绍了IPCC第四份气候变化报告最后一卷的科学研究成果。这份集合了全球数千名科学家多年研究成果的报告,以无可争辩的科学事实告诉全世界:气候变化已经发生,应对气候变化刻不容缓。

  根本出路在于发展低碳经济

  帕乔里的发言引发与会专家热烈讨论,中外专家认为,积极落实节能减排目标、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是中国目前应对气候变化负面影响的现实选择。

  节能减排是中国政府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是中国十一五环境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中华环保基金会副理事长汪纪戎在进行专题讨论主旨发言时明确指出,落实污染减排任务艰巨,因为脆弱的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面对的是强大的非约束性GDP增长预期指标,存在着制度性、体制性和政策性障碍。

  清华大学副校长何建坤从能源技术角度阐述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严峻形势。他说,全球实现控制温室气体浓度的目标十分艰巨,其根本出路在于推进能源领域的技术创新,走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中国CO2排放总量大、增长快,在减缓温室气体排放方面面临严峻形势;当前单位GDPCO2排放高,下降速度快,仍具有减排潜力;随着工业化过程进展,中国能源消费和相应CO2排放仍将有较大增长,低碳能源技术也将较快发展;中国未来减缓CO2排放可以取得显著成效,但全球控制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的目标将对中国现代化道路提出严峻挑战;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将伴随激烈的技术竞争,同时成为中国推进能源等领域技术创新的重要驱动力。

  多项举措落实节能减排目标

  汪纪戎指出,节能减排本质是一个综合的社会经济和政治问题。为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她提出如下政策建议:建立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优先的考核制度和经济发展与节能减排政策协调联动机制;确保环境和经济政策的协调性和可执行性;实施强化前端和中端的全过程减排战略;实施一级财权、一级事权减排责任制度,加大政府财政对污染减排的支持;加快建立促进减排的激励和约束长效机制;优化二氧化硫减排方案;尽快提高COD减排方案的可操作性;提升环境监管和综合能力;实施十二五减排从单纯注重污染物排放总量减排向总量减排与环境质量改善相结合的方向转变等5个转变。

  何建坤在发言中也对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与对策提出建议:一是与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和规划相结合,推进应对气候变化对策和政策体系的建设和实施;二是积极实施应对气候变化对策措施,加快技术创新的步伐;三是以颁发并实施《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为契机,促进全国统一认识,协调行动;四是坚持《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提出的各项原则,全面权衡适应、减缓和发展三者之间的关系,尊重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国家能源消费的特点和发展规律;五是积极参加气候变化领域的国际合作,努力发挥积极的、建设性的作用。

  英中合作推动低碳经济

  英国国际发展部首席科学顾问康韦介绍了英国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的经验。他说:“欧盟首先引进了碳交易计划,这个计划当中对碳进行了定价。在英国国内,我们要求所有新盖房子在2016年达到零碳排放。另外,要求目前所有新建房子中1/3都要逐渐减少其碳足迹,而且完全不使用或是不使用一次性塑料袋。

  他说,对于低碳经济来说,不同的国家所排放的温室气体是不一样的。比如在英国和中国,如果比较一下交通所排放的温室气体效应,英国的交通排放是40%,但是在中国只有4%左右。这就说明了两国情况的类似和不同之处。在低碳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英国和中国需要有非常好的合作。英国政府会继续支持国合会的工作,尤其是在保护环境和能源、气候方面,他希望能够支持一个合作的课题组,以便能够进一步推动低碳经济。

 

 
打印】 【网站论坛】 【字体: 】 【发表评论】 【关闭


业内交流
更多关于 推进低碳经济发展应对气候挑战 的资料
· 意大利的低碳经济发展政策 [2008-05-28]
· 推进低碳经济发展应对气候挑战 [2008-05-26]
 

热点专题

2018水世界企业高级会员

第十二届中国城镇水务大
最新更新论文
最新图纸更新

絮凝沉淀池图纸

臭氧消毒制备间及接触氧
·絮凝沉淀池图纸
·臭氧消毒制备间及接触
·气浮机图纸
·造纸废水全套图纸
推荐书籍
《高浓度有机工业废水处理技术》
作者:任南琪
内容简介:

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中国水协)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城镇水务发展战略国际研讨会指定网站 国际水协会中国委员会工作网站
全国中长期科技发展十六项专项之一、中国十六大中长期重点专项-中国水体污染防治重大专项发布网站
承办: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09 版权所有 京ICP备06062082号-1 京公海网安备110108001947号
通信地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北附楼312室(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814
版权所有: 水世界-中国城镇水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导航 - 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