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 | 水务大会 | 中国水协 | 新闻 | 专题 | 企业之窗 | 求职招聘 | 会展 | 招标信息 | 行业分析
·学术 | 学术论坛 | 行业手册 | 专家 | 书籍 | 行业图纸 | 论文下载 | 软件 | 通知公告 | 工程范例
·交流 | 资料搜索 | 业内辩论 | 点评 | 留言 | 在线投稿 | 网站服务 | 会员 | 友情链接 | English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都市世界 能源世界
 您的位置:首页 >> 热点专题 >> 事件专题 >> 碳交易的发展之路 >> 新闻资讯 >> 
 
大力发展低碳经济 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时间:2008-05-19  来源:  作者:
 
 

   在正在召开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吴晓青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国际发展的新动向要求中国必须尽快采取行动,在发展的主题下,积极应对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全球挑战。

  以低排放、低能耗、低污染为特征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低碳经济,成为了国际经济发展的新趋势。低碳经济的核心内容包括低碳产品、低碳技术、低碳能源的开发利用。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低碳技术及低碳产品开发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低碳技术包括在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等领域开发的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技术。

  吴晓青指出,如何化解经济快速发展对资源、能源消耗的高度依赖,如何跨越资源、能源的瓶颈约束成为这一时期我国面临的主要难题。低碳之路无疑为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发展低碳经济有可能演变为中国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主流模式,成为促进国内节能减排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战略选择。

  吴晓青指出,在当前气候变化成为全人类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和重大环境问题之时,及时把握国际经济发展动向至关重要。为避免我国经济建设和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等在其生命周期内的资金和技术锁定效应,低碳经济发展必须应尽快被提到重要议事日程,并着手开展技术攻关和试点的研究工作。

  综观世界各国应对低碳经济发展所采取的行动,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是关键因素,政府主导和企业参与是实施的主要形式。吴晓青提出以下政策建议:第一,制定国家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应结合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节能减排的工作需求,尽快开始研究制定国家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开展社会经济发展碳排放强度评价,指导和引领政府、企业、居民的行动方向和行为方式。建议全国人大环资委和全国政协人资环委联合国务院有关部门,加强协作,共同推动我国早日加入世界低碳经济转型国家行列。第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开发低碳技术和低碳产品。我国能否利用后发优势在工业化进程中实现低碳经济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主创新能力。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研发工作,重点着眼于中长期战略技术的储备;整合市场现有的低碳技术,加以迅速推广和应用;理顺企业风险投融资体制,鼓励企业开发低碳等先进技术;加强国际间交流与合作,促进发达国家对中国的技术转让。通过以上手段,实现低碳技术发展的跨越式进步。第三,积极运用政策手段,为低碳经济发展保驾护航。开征碳税和推行碳交易被认为是富有经济效率的政策手段。研究表明,近期在中国征收低税率碳税对经济的影响并不大,但对抑制二氧化碳排放和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作用明显。全国人大有关专门委员会、国家有关综合经济、环境保护和税务等部门应密切协作,充分利用节能减排与低碳经济发展之间的政策协同关系,建立适应我国国情的支持低碳经济的市场体系和政策体系。第四,先行试点示范,总结经验逐步推广。建议责成有关部门在电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等能耗高、污染重行业先行试点,选择作为我国探索低碳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同时,积极构建低碳经济发展区,在东部发达地区和国家重点能源基地,选定典型城市进行试验试点,寻求我国的低碳经济发展之路。

 

 

 
打印】 【网站论坛】 【字体: 】 【发表评论】 【关闭


业内交流
更多关于 大力发展低碳经济 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的资料
· 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6 标准实施与监督) [2008-10-13]
· 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5 污染物监测要求) [2008-10-13]
· 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4 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 [2008-10-13]
· 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3术语和定义) [2008-10-13]
· 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2规范性引用文件) [2008-10-13]
 

热点专题

2018水世界企业高级会员

第十二届中国城镇水务大
最新更新论文
最新图纸更新

絮凝沉淀池图纸

臭氧消毒制备间及接触氧
·絮凝沉淀池图纸
·臭氧消毒制备间及接触
·气浮机图纸
·造纸废水全套图纸
推荐书籍
《高浓度有机工业废水处理技术》
作者:任南琪
内容简介:

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中国水协)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城镇水务发展战略国际研讨会指定网站 国际水协会中国委员会工作网站
全国中长期科技发展十六项专项之一、中国十六大中长期重点专项-中国水体污染防治重大专项发布网站
承办: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09 版权所有 京ICP备06062082号-1 京公海网安备110108001947号
通信地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北附楼312室(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814
版权所有: 水世界-中国城镇水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导航 - 投稿 -